【文/观察者网 齐倩】

近年来,美西方眼馋中国稀土,致力于建立替代供应链,并将矿产储备丰富的澳大利亚视作"村里的希望"。美澳日前签署矿产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则夸口称,美国将在"一年后"拥有大量稀土。

然而,香港《南华早报》21日援引澳大利亚和美国专家分析称,美国要建立安全、独立的供应链,需要10至20年时间。

特朗普20日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白宫会晤,并签署了一项价值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

报道指出,美澳这份协议"旨在对抗中国"。双方政府发布的协议副本显示,美澳两国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各自投入10亿美元,用于采矿和加工,同时为关键矿产设定"价格底线"。

白宫在声明中宣布,该框架代表了两国进一步"加速安全供应关键矿产和稀土"的努力。声明提到,框架签署方将努力保护各自国内关键矿产和稀土市场免受所谓"非市场政策和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影响,包括使用"基于标准的系统"。

协议签署后,特朗普提前开香槟。他当天向记者表示:"再过一年,我们将拥有如此多的关键矿产和稀土,你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答相关问题时指出,全球产供链的形成是市场和企业选择的结果。关键矿产资源国应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确保正常的经贸合作。

20日,美澳签署关键矿产协议 推文截图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日发布分析报告称,澳大利亚拥有89个活跃稀土勘探项目,超过加拿大、巴西和美国。澳大利亚近年来大力投资加工能力,去年该国是稀土勘探的首要目的地,吸引了全球约45%的投资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张纯信表示,如果私营部门参与,美澳框架下的稀土商业销售可能在两至三年内出现,中方可能通过向澳大利亚提供竞争性协议予以回应。

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执行院长斯图尔特·奥尔预测称,在依赖于现有矿山的第一波"浪潮"下,美澳框架下的销售将在两年内实现。但他指出,在新生产设施上线后的"第二波"商业销售,至少在10年内实现。他补充称,建立不依赖中国的稳定关键矿产供应链,美国同样至少需要10年。

"像这样的协议意义重大,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总部位于美国的稀土金属投资者和发展商Cove Capital首席执行官皮尼·阿尔豪斯声称,美国后续会与其他国家签署类似协议,随着协议的成熟,中方可能会变得"更加担忧"。

阿尔豪斯补充说,美澳框架协议将通过让美国获得澳大利亚关键矿产技术来帮助美国。此外,该协议的采购协议和"价格底线"将使中国在矿产价格上更难竞争。

然而,阿尔豪斯估计,美国实现"完全安全和独立的供应链"可能需要20年的时间。

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先进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部件、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战略性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支撑。过去30年里,中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方面始终具有主导力。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其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的控制权。美国地质调查局还表示,2020年至2023年,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今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世界高举"关税大棒",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对华关税曾一度高达145%。随后,中方立即出台系列措施精准反击,实施一系列关键矿产出口管制措施。

美西方深感被"卡脖子",在炒作"稀土荒"的同时,纷纷砸钱发展所谓"非中国"供应链。其中,美国政府砸下重金投资本国矿产开采,但资本却嗅到不确定性,避而远之;欧盟则举头望明月,9月发布报告提议去太空挖矿,被批不切实际。

但彭博社直言,行业高管和分析师警告称,美西方难以迅速建立可以取代中国的稀土精炼网络。

英国广播公司(BBC)日前报道指出,中国几乎垄断了全球稀土加工。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关键矿产研究员玛丽娜·张(Marina Zhang)指出,多年来,中方努力获得了全球稀土加工能力的支配地位,培育了稀土领域的庞大人才库,其研发网络领先竞争对手数年。

她谈到,虽然美国和其他国家正大力投资开发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替代方案,但他们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澳大利亚拥有大量稀土储量,但其生产基础设施仍不发达,使加工相对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