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都到九寨沟的车程从 8 小时 "腰斩" 至 4 小时,这条被称为 "川西北最美高速" 的绵九高速,终于要在 9 月下旬揭开面纱。可谁能想到,这条全长仅 212 公里的公路,竟花了 5 年时间、砸下 252 亿,还创下了全国交旅融合的标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条 "逆天高速" 背后的故事,看看它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
绵九高速全称为 "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国家高速编号 G8513,是平凉至绵阳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北接甘肃高速网,南连四川腹地,属于国家规划的南北向交通大通道。线路起点为绵阳游仙区东林镇张家坪,与绵遂高速(绵阳至遂宁高速)相接;向北途经江油、北川、平武,进入阿坝州后,终点位于九寨沟县城南侧,可衔接汶九高速(汶川至九寨沟高速),直接打通绵阳到九寨沟的直达通道,无需绕行国道。
绵九高速全长212公里,却建了131座桥梁、45条隧道,相当于每开1公里就有近七成是桥隧相连。全线按双向 4 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80 公里。相较于部分平原地区 6 车道、时速 120 公里的高速,其规格较低,主要因沿线多山区,存在峡谷、断层等复杂地形,路面坡度和弯道较多,80 公里时速为兼顾安全与地形的最优选择;4 车道则结合川西北当前车流量设定,避免过度建设浪费。这条路穿越龙门山断裂带和岷山山脉,沿线地质灾害频发、生态极其敏感,当初不少工程界人士都直言"这路难修"。
但偏偏四川交通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沿线目2016年就纳入规划,但直到2020年2月才实现全线实质性开工,光前期勘探就花了近四年。从2020年2月实质性开工以来,五年时间、60个月批复工期,建设者们顶住了暴雨、滑坡甚至地震的考验,最终把天堑变通途。
2025 年 9 月 16 日,四川、甘肃两省相关部门在绵九高速九寨沟管理处召开会议,明确高速开通后省界路段的联勤联动管理机制,解决以往跨省高速因管理标准不一导致的通行效率低、事故处理难等问题,为通车后的运营做好准备。
绵九高速最让人惊艳的,远不止 "缩短车程" 这一点。它提出的 "以路为景、一路映景" 理念,直接把高速公路变成了 "旅游体验的一部分",堪称全国交旅融合的范本。很多人以为,走这条高速就是直奔九寨沟的 "童话世界",但其实沿途的绵阳游仙、江油、北川、平武,每一个地方都藏着 "宝藏",完全值得你放慢脚步。
2017 年九寨沟地震后,景区虽恢复开放,但 8 小时车程导致游客量未恢复至震前水平。高速通车后,4 小时车程使九寨沟纳入成都 "周末游" 范围,游客出行便利性大幅提升。川西北有平武蜂蜜、北川羌绣、九寨沟藏香猪、江油附子等优质特产,此前因交通限制,运输成本高、新鲜度难保障,销售范围有限。高速通车后,平武蜂蜜等特产当天可运达成都,运输成本降低 30% 以上;北川羌绣等产品可在高速出口设体验店,扩大销售渠道。同时,成都、绵阳企业开始在当地布局,如计划在平武建农产品加工厂、打造串联羌族文化、白马藏族风情与九寨沟风光的旅游线路,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提高沿线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