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冲突一触即发?梅德韦杰夫一语激起千层浪,特朗普火速转变思路
据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近日通过"电报"账号,就美国夜袭伊朗三个核设施后的"成果"列举十点。他明确指出,伊朗用于核循环的基础设施显然未遭摧毁,或仅受轻微破坏,而且伊朗核材料浓缩活动仍在持续,未来其核武器生产也将继续推进。梅德韦杰夫还抛出重磅言论,称"一些国家已准备直接向伊朗提供自家核弹头",这番话语所引发的震动,远超美军掩体炸弹。
假设梅德韦杰夫所言非虚,在自身加快核设施建造进程之外,伊朗若想快速拥核,其他国家直接提供核武器无疑是最迅速的途径。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给予支持,但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来看,有两个事实上的拥核国家存在向伊朗提供核武器的可能性。其一便是巴基斯坦,在伊以冲突爆发伊始,巴基斯坦就明确表达了对伊朗的坚定支持。过去一段时间,相关方面监控到伊朗和巴基斯坦边境出现异常动向,这使得外界怀疑巴基斯坦或许正在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
梅德韦杰夫(资料图)
对于正遭受以色列空袭、美国封锁的伊朗而言,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表态可谓"火上浇油"。尤为敏感的是,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齐彼时正访问莫斯科,与俄罗斯情报总局高层等多位重量级人物会面。梅德韦杰夫身为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其特殊身份和发言口吻,绝不能被简单视为"闲言碎语",必然有着深层战略意图。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西方媒体的强烈关注,部分美媒直接将其解读为"俄罗斯可能准备跨出核扩散红线"。西方媒体更是集体将梅德韦杰夫的发言定性为"核讹诈":《纽约邮报》指责其"为伊朗拥核开脱";《金融时报》发出警告,称"语言核威胁比导弹更危险";北约匿名官员甚至直言"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面临创立以来最大危机"。几乎同一时间,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带着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亲笔信飞抵莫斯科。
特朗普(资料图)
如果特朗普真的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从历史经验和国际关系逻辑来看,伊朗的内部凝聚力必将空前提升。美国极有可能像此前陷入伊拉克战争等泥潭一样,被深深卷入中东的战争漩涡。当前的特朗普政府在对伊军事行动上已然骑虎难下,其军事冒险非但没有让伊朗妥协,反而使美国自身陷入战争困境。同时,以色列也将面临更加密集的导弹袭击。美军不仅要加强防御准备,在以色列防空武器即将告罄之际,还需投入更多精力保护以色列。
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23日傍晚突然宣布,以色列和伊朗已就"全面彻底停火"达成一致,这场持续12天的冲突即将画上句号。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平台"真实社交"上发文称,停火将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零时左右生效,双方将依次完成各自正在进行的"最后任务"。根据协议,停火将分阶段实施:伊朗率先停火,12小时后以色列跟进,24小时后这场冲突正式结束。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一位知情人士向《新闻周刊》透露:"达成协议是很有可能的。总统正在非常努力地让以色列人相信,既然他们已经解决了伊朗问题,那么现在是时候达成协议了。"该消息人士还表示,特朗普寻求的并非只是美国最新提议中概述的60天休战期,而是持久地结束冲突。"总统显然不仅对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60天停火感兴趣。他希望这60天能达成一项决议、释放所有人质并实现永久停火,进而就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协议的未来展开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