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或彻底失控!巴基斯坦强硬表态:不达成协议,我们就"全面开战"!要"战"还是和?
当地时间 10 月 25 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家酒店里,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第二轮和平会谈刚拉开帷幕,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的一句话就让整个会场陷入凝重 --"如果我们无法达成协议,我们就与他们全面开战"。这句话不是随口说说,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报道,阿西夫同时提到 "也看到他们希望和平",可这种 "非和即战" 的表态,还是把本就紧张的边境局势推到了悬崖边。
要理解这场会谈的重量,得先回头看看十月以来两国边境的血雨腥风。10 月 9 日,巴基斯坦空军对阿富汗喀布尔郊区和帕克提卡省发动空袭,巴方称目标是巴基斯坦塔利班(TTP)领导人努尔・瓦利・迈赫苏德,可阿富汗方面报告说空袭造成数十人伤亡,其中不乏无辜平民。这一炸直接点燃了火药桶,10 月 11 日深夜到 12 日凌晨,阿富汗塔利班发起报复,袭击巴基斯坦边境哨所,双方用重火力对轰。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后来声明,10 月 14 日晚击退来自阿富汗的武装袭击时,摧毁了阿方 8 座哨所、6 辆坦克,打死 25 到 30 人;阿富汗政府发言人则反驳,交火造成 12 名阿方平民死亡、逾百人受伤,联合国援助团统计更显示,那段时间跨境暴力让 37 名阿富汗平民丧生、425 人受伤。

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发誓要猛烈反击,内政部长莫赫辛・纳克维还拿 5 月份印巴冲突举例,说阿富汗会得到 "像印度一样的回击"。这种狠话没换来和平,反而让 10 月 15 日冲突再升级,巴基斯坦又一次空袭阿富汗边境地区,卡纳达尔村一户民宅被炸毁,当地警察证实有人员伤亡。贸易口岸也跟着关闭,商会估算每天损失几百万美元,卡车队堵在边境,商人急得团团转。
国际社会看不下去,卡塔尔和土耳其主动出来调解,10 月 15 日两国勉强同意 48 小时临时停火,给外交谈判留了点空间。10 月 18 日,第一轮会谈在多哈举行,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带队,阿富汗国防部长穆拉・穆罕默德・亚库布对面坐,最终双方在 19 日达成停火协议,承诺停止敌对行动,建立监督工作组,还约定不攻击安全部队、平民和基础设施。边境贸易慢慢恢复,本以为事情能平息,可停火协议很快就出现裂痕 --10 月 26 日,巴基斯坦军方称在库拉姆和北瓦济里斯坦击退 TTP 武装渗透,打死 25 名武装分子、5 名巴方士兵,阿富汗却否认给 TTP 提供庇护,边境管控的漏洞还是没堵上。

再回到伊斯坦布尔的第二轮会谈,巴方代表团阵容很强,有军方作战局局长和情报部门官员,阿方则由内政部副部长拉赫马图拉・纳吉布带队,土耳其情报局长易卜拉欣・卡林也参与调解。大家本指望细化多哈协议,明确跨境威胁怎么应对,可谈了三天到 10 月 28 日,还是崩了。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阿陶拉・塔拉尔说没达成 "可行的解决方案",指责阿方不断偏离核心议题,面对巴方提交的 TTP 恐袭证据 -- 这些证据还得到土耳其、卡塔尔确认 -- 阿方既不承诺打击 TTP,还总推诿指责。阿富汗那边也不示弱,说巴方就会 "玩责怪游戏",双方把谈判失败的锅都甩给了对方。
其实这场僵局早有预兆,根源藏在 1893 年英国划定的 "杜兰德线" 里。巴基斯坦把这条 2600 公里的边界当国际认可的主权线,阿富汗却始终不认,说这是殖民主义的产物,代表着领土丧失。更麻烦的是 TTP,这个以反巴政府为目标的组织,过去一年发动了 600 次袭击,巴方认定阿富汗塔利班纵容他们在阿境内活动,阿方却坚决否认,还反过来批评巴方跨境空袭侵犯主权。伊斯坦布尔会谈的核心障碍就是 TTP,巴方要阿方采取具体行动,阿方要么做不到要么不愿做,反而想扯贸易、签证、难民这些话题,巴方直接拒绝,说安全问题没解决,其他都是小事。
现在国际社会都捏着一把汗,美国总统特朗普说 "很快解决危机",可他刚调解完泰柬边境冲突,能不能搞定巴阿这摊烂事还不好说。更让人担心的是平民,光是十月那一周,阿富汗就有至少 50 名平民死于冲突,447 人受伤,真要全面开战,遭殃的还是老百姓。

有人说阿西夫的 "全面开战" 是谈判筹码,想逼阿富汗让步;也有人说巴基斯坦是真被逼到墙角,TTP 的威胁、士兵的伤亡、经济的损失,每一笔都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可不管怎么说,战争都不是好选择。杜兰德线划了一百多年,TTP 闹了这么久,靠枪炮解决不了问题。伊斯坦布尔会谈虽然崩了,但至少双方还愿意坐下来谈,这就还有希望。接下来就看能不能找到折中方案,比如先建立联合反恐机制,慢慢修复互信,毕竟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真正的胜利从来不在战场,而在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