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兵力再次告急,红军城现在近乎成为一个空壳,俄军突击队大摇大摆走进城内都未遇抵抗,那这些乌军都去哪了?

俄军流出的视频显示,一支俄军突击队轻松渗透至城区南部沙赫特约尔斯基区,镜头里士兵们挨栋搜查建筑,仅遭遇零星抵抗,甚至撞见躲藏的平民,很明显,这座被俄军围困数月的要塞,如今可能已是空壳

早前西方普遍认为俄军对红军城的"围而不攻"是复制巴赫穆特模式,意图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目前来看的确如此,据悉红军城内的乌军主力早已秘密撤离,留守的仅剩第155机械旅和第68猎兵旅两支残兵。

其中的第155旅曾在法国训练时出现1700人集体逃亡,之后北上增援途中又爆发逃兵潮。尽管乌方信源声称外围还有第3特种团等部队待命,但截至目前仍没有出现反攻或增援的迹象。

反而是俄军已经已趁势攻占波尔塔夫卡西南部,正向弗拉基米罗夫卡纵深推进,南线谢尔比诺夫卡这个"钉子户"也即将易手。

乌克兰监测机构发现,总司令瑟尔斯基几乎停止向该战区调兵,反而将主力疯狂投向苏梅战场,乌军在此的反攻已取得局部进展,比如夺回卡尔波夫卡村并向雷德科杜布推进。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乌军兵力再次告急,瑟尔斯基手中已无战略预备队可用。

眼下俄军的战术意图已十分清晰:通过多点渗透消耗乌军残存力量,同时以主力在北部开辟新战场,迫使乌军分兵。

红军城的乌军因得不到增援,俄军甚至可能"不费一枪"控制关键街区,毕竟,当侦察小组能在市区公园长期潜伏时,防线崩溃往往只差最后一根稻草。而乌军高层押注苏梅反攻的豪赌,也让红军城的士兵沦为弃子。

而乌军兵源枯竭早在库尔斯克战役时就已显现。当时投入的乌军机动部队被俄媒称为"最后家底",随着俄军同时在苏梅、哈尔科夫开辟新战线,乌军残存的预备队被彻底钉死在北部防线。

雪上加霜的是,俄军无人机持续轰炸斯拉维扬斯克后勤枢纽,红军城守军连弹药补给都难以为继。

7月初乌克兰议会紧急通过争议动员法案:60岁以上男性须强制服役一年,且战争结束前禁止复员。泽连斯基更公开宣称士兵"只有打败俄罗斯才能回家",这些举措与红军城的空虚、苏梅的苦战形成残酷对照:乌军不是不想守,而是实在无兵可调。

接下来乌军或双线面临崩盘,一旦9月红军城失守,俄军西进切断康斯坦丁诺夫卡补给线,到时候将与哈尔科夫方向形成合围。

更让泽连斯基闹心的是,乌克兰国内乱了,据悉,国民卫队副司令比卢斯准将突然被捕事件持续发酵,这位在前线屡立战功的将领被搜查令带走后,直接导致20万国民卫队中近半数乌军公开拒绝执行命令。

甚至有部分激进官兵甚至威胁要"向基辅进军",这迫使内政部长克利缅科不得不亲自前往军营灭火,但从当前的结果来看,这场闹剧远没有停止。

比卢斯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军心涣散,更是基辅政权与军队日益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在夏季反攻失利后,前线部队普遍对基辅的文官系统产生信任危机。乌调查局对比卢斯"涉嫌贪腐"的指控,在乌军眼中更像是政治清洗。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卫队作为乌军主力之一,若真有一半部队抗命,相当于瞬间抽走了10万作战力量,这比俄军任何一次战役造成的减员都更具毁灭性。更危险的是,当士兵们开始质疑"为谁而战",泽连斯基的总统宝座也开始摇摇欲坠了。

就在泽连斯基焦头烂额之际,美国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的发言又添了把火。他声称要"减少对乌克兰冲突的介入",却同时抛出相信特朗普有能力"通过武力恢复和平"的狂言。

难道说特朗普这是准备对俄罗斯动手了?

我看不尽然,约翰逊所说的"武力"并非是美军参战,因为他的立场和极大多数的共和党人一样,反对对乌持续的军援,可见他不可能支持美军亲自下场参战。

所以,他指的其实是特朗普此前亮出的"关税大棒",以50天为限对普京下通牒,不停战就发动关税战,同时要求北约接盘军援账单,然后双方扯皮导致军援迟迟送不到,变相削弱基辅抵抗能力。

但这种两头围堵的策略存在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俄罗斯早已适应制裁环境,而缺了美援的乌军压根就撑不住俄军持续的进攻。

不过约翰逊提出的这个武力促和的办法,俄罗斯不是正在用吗?至于美国的这个"武力"针对的到底是谁呢?乌克兰还是俄罗斯,或者是北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