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的瓜,越来越抓马,越来越炸裂,越来越有意思了。前天,凤凰网财经刚报出来,除宗馥莉之外,宗庆后还有6个孩子。然后,昨天,宗庆后的亲弟弟宗泽后就否认了,说不存在未公开的兄妹,"只有杜健英这三个,如果还有的话现在还不跳出来争一口?"
宗泽后还拿出了家谱的上的记录,来回应传闻。另外,据宗泽后所说,宗庆后去世时,宗馥莉雇佣大批水军为其父亲造势,什么"布鞋首富,一妻一女都是出自她手,没想到她塑造的美好人设最后毁在她自己手里"。
如果这些传闻还不足以改变整个事件的走向的话,那下面这个新闻就厉害了。据腾讯新闻《一线》报道,宗庆后未在香港汇丰银行为三位子女设立信托。
之前就有传言称,宗庆后曾经在集团内下令,计划在香港汇丰银行设立该信托,但是信托设立流程暂未完成。而腾讯新闻从香港汇丰银行确认未设立相关信托计划,更加确信了这一传言的真实性。
从三位子女向香港高院提交的起诉书来看,截至2024年5月31日,他们所说的汇丰银行账户被转走了108.5万美元。然而,这份起诉书并未明确提及该汇丰银行的账户,到底是信托旗下的账户,还是其他类别的账户。
按理说,如果信托存在的话,信托里的钱要被转走,要获得包括信托旗下公司的董事们在内的授权才可动用。
具体到这个案件,如果宗庆后确实在汇丰银行给三个子女设立了信托,那么这个信托里的钱要被转走,得获得香港汇丰旗下的信托主体的允许。也就是说,按照三个子女的说法,自己信托里的钱被宗馥莉转走,必定是宗馥莉联合汇丰搞的鬼。
那么,他们应该把汇丰和宗馥莉一起告了啊。但他们只告了宗馥莉,并没有将香港汇丰旗下的信托主体列为被告。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这个说法为真,那么整个事情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在此之前,坊间说的都是,三个孩子声称,宗庆后给三个人在香港开设了信托账户,每人7亿美金,一共21亿美金,已经给了18亿美金,还差3亿美金没到账。
但是,宗馥莉未经授权转移了110万美元,他们要求法院发布禁令,阻止宗馥莉进一步处置信托资产。
现在,按照腾讯新闻的说法,娃哈哈确实有18亿美元在香港汇丰银行,但却不是信托基金。而且,三个子女也并没有"拿到了"这18亿美元,而是"盯上了"这18亿美元。所以,更不存在所谓3亿美元的缺口。
为了证明这个信托的存在,三位子女拿出了邮件截图、录音承诺、助理证词和资金流水等。据新浪财经消息,他们表示,宗庆后生前曾于 2023 年通过企业内部邮件系统指令下属在香港汇丰银行(账户尾号7890)设立专项信托,为三名子女各预留7亿美元资产,相关邮件截图(经香港公证人认证)及 2024年1月账户内18.2亿美元的资金流水已作为证据提交。
但宗馥莉及其律师团队也不是吃素的。一方面,他们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8条 "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原告拿不出宗庆后签署的信托契约,或董事会决议等法定文件。
另一方面,他们提交了娃哈哈集团2023年海外业务预算报告,证明这18亿是公司用来拓展东南亚市场的储备金,110万美元转账是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还有完整的合同及发票佐证。一面直击信托设立的程序死穴,一面将18亿美元资金性质牢牢锁定为 "公司资产",防守做得极为严密。很明显,在信托这一局,宗馥莉占了上风。
以现有的信息来看,三位子女并未实际获得18亿美元,甚至连账户的临时控制权都未完全掌握,他们仅申请冻结罢了。
所谓 "18亿已存,差3亿" 的说法,更像是他们为了在舆论和诉讼中占上风,而故意制造 "宗庆后未履行承诺" 的印象。
这件事,最终结局的关键,就看法院如何认定 18 亿美元的性质,到底是公司资产,海慧寺信托基金,以及DNA鉴定结果是否支持血缘关系。
有律师认为,在没有委托书、仅口头承诺、无书面文件的情况下,可能违反《香港信托法》第5条"明示信托必须以书面或行动确立"的规定。而有的律师则认为,原告需证明信托安排意愿真实且已履行。"香港法院可能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根据资金流向、委托人真实意愿及行为等实质内容,认定信托有效。"如今,双方争议已延伸至证据效力层面 --
原告申请传唤 2024 年离职的娃哈哈前财务总监王某出庭作证,而被告方则对原告提交的邮件进行笔迹鉴定申请,认为 "发件人签名存在篡改痕迹"。最终鹿死谁手,得看法官的"剪刀"怎么裁了。
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法律上来说,宗馥莉的反击都更严谨,更扎实,更可信。宗庆后去世后,合法遗嘱里的继承人是宗馥莉。私生子想要分到钱,就得证明"宗庆后生前单独给我们留过一笔钱"。
而信托,就是最容易让这笔钱"独立于遗嘱"的理由,因为如果信托成立,那这笔钱就不属于遗产,而是他们三个人的。无论是主张信托基金,还是要分娃哈哈股权,本质都是"抢遗产"的不同策略。这场豪门大戏,注定要撕开很多丑陋的真相。
现在,宗庆后生前努力维护的形象已然倒塌,娃哈哈的财务问题也值得怀疑,甚至,宗庆后家族是否涉嫌侵吞国有资产,都可能会被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