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透社发出一篇重要报道称,两名美国官员亲口证实,在此前的印巴短暂"空战"中,巴基斯坦动用了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成功击落至少两架印度战机,其中至少一架为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斗机。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印度"阵风"战机残骸图片】
事实上,巴方击落"阵风"战机的消息,已在日前得到了法国官员的低调证实。但新德里方面还在强撑,尚未承认有任何飞机损失,反而声称印度空军成功打击了巴基斯坦境内的所谓"恐怖主义设施"。
然而,美国官员这回主动开口,无疑直接坐实了这一击落"阵风"战机的事实。一直想回避这个话题的印度,这下可以说尴尬到了极点。
"阵风"和歼-10C都被归类为"4.5代"战斗机,代表着当前世界主流战机的高端水平。其中,"阵风"是法国航空工业的王牌,长期以来以高机动性和全面的作战能力受到追捧,被不少国家视为空军升级的重要选择。
而歼-10C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多用途战斗机,配备国产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先进的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具备出色的超视距打击能力。
在交战之前,"阵风"一直被视为西方中型战机的佼佼者,甚至被认为具备压制区域内绝大多数对手的实力。但这次实战结果,无疑为这种期待泼了一盆冷水--"阵风"在面对歼-10C时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成为首个在实战中被击落的西方"4.5代"战斗机。
而对于歼-10C来说,这次实战可谓一战封神--不仅成功击落至少一架西方名机,还打出了国产战机在国际战场上的"第一分",这不仅是一场胜利,更是一次对外性能证明,含金量极高。
【歼-10C在印巴空战中一战封神】
长期以来,中国战机虽在性能上不断进步,但缺乏实战记录。如今歼-10C首战告捷,无疑增强了潜在采购国的信心,对中国军工出口是一大利好。
尤其是搭载的霹雳-15空空导弹,具备超过150公里的射程,比F-16和"阵风"所配备的中距导弹普遍射程更远,真正实现了"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击落"。可以说,歼-10C这次在实战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这次美国主动出面证实歼-10C的战果,可以视为对歼-10战斗力的间接承认,表明其在实战中经得起考验。同时这也说明中国的先进战机已经引起了西方社会的轰动和重视。
面对这样的局面,印度自然十分尴尬。此前莫迪政府大肆宣传阵风的"压倒性优势",甚至在购入时将其包装为"改变游戏规则的神器"。如今在实战中被中国战机击落,简直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让印度难堪的是,本国媒体和军方至今仍否认任何战机被击落,反而反复强调对巴方"恐怖设施"的打击成就。这样的掩耳盗铃,不但没有赢得国内民心,反而引发外界更多质疑,甚至成为邻国和西方舆论的笑柄。
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官员在承认歼-10C获得重大战果的同时,还特别强调称:美国制造生产的F-16战斗机,未被巴基斯坦用于本次行动。
美官员这番话背后的含义其实不难理解。一方面,巧妙地将美国摘除在了此次事件之外,表明这一次印度空军的折损,跟美国武器没有关系,故意将印度的怒火引向中国;另一方面,可能还有向印度顺势推销一把美国战机,暗指如果是美国F-16或者更先进的战机出手,效果可能会比歼-10C更好。
【美国的F-16战机】
但事实上,如果美国F-16真的上阵,结果可能会与现在有很大不同,毕竟F-16与歼-10C和"阵风"并不是一个级别的,从导弹射程上看,F-16至少差了一半,雷达探测距离也短得多,在印度出动"阵风"的情况下,F-16很难全身而退。
不得不说,美国这一套外交组合拳,打得相当老练。不仅向全球展示了自己的武器使用逻辑,还企图把责任推向中方与印方之间,自己继续当"武器掮客"、"和事佬"、规则制定者,以期在冲突中瞄准机会狠捞一笔。
总的来说,这场印巴边境上的空中对决,表面上看是老对手之间的"老账新算",实则是一次中美法印多国武器体系与战略布局的对阵。
美国意图在其中扮演 "裁判以及推销员"的双重角色,既承认中国军机的战绩,又巧妙把自己的F-16摘干净;法国则低调处理,避免"阵风"品牌进一步受损;印度则处于最被动的位置,丢了战机还得强撑面子;而中国的歼-10C,则以一场漂亮的实战胜利走向世界,未来在国际军贸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当然,这场空战也提醒我们:现代空战早已不是单机较量,而是体系能力的比拼。印度要想真正提升实力,光靠买西方武器远远不够,更需要从战术、指挥、配套体系等方面整体提升。
最后,对于中国而言,这场"隔空对战"虽然由他国操刀,但却实打实地打出了自己的声望与话语权。今后,无论在外交博弈还是军贸谈判桌上,中国无疑都将多一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