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打击6个国家。"这听起来像是在拍电影,但它却是最近几天,在我们眼前真实发生的现实。

以色列国防军的战机与导弹,划破了卡塔尔、也门、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和巴勒斯坦的天空。这不是一场针对单一目标的报复,而是一次多线同时开火的"全域打击",其范围之广、节奏之密、性质之恶劣,堪称历史罕见。

让我们粗略说一下这令人窒息的72小时:9月9日,在卡塔尔多哈。以军战机对在此地推动停火谈判的哈马斯代表团驻地,发动了"精准斩首"。

哈马斯五名成员当场殒命。这不是在加沙的交战地带,而是在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核心区。

也门:几乎同时,导弹落向萨那和焦夫的胡塞武装目标。硝烟散尽,留下的不是军事胜利的捷报,而是46具遗体、165名伤者,其中大量是妇孺。

所谓的"精准",在悲惨的现实面前显得无比苍白。

还有黎巴嫩与叙利亚,更是成为了以色列可以随意出入的"后院"。

在这张令人震惊的袭击地图上,多哈事件是绝对的核心。

因为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军事行动,这就是一次蓄意的、带有强烈羞辱意味的 "政治恐怖主义"。

以色列的导弹不仅瞄准了哈马斯官员,更是直接刺穿了国际外交的基本准则--一国主权不容侵犯,外交对话必须受到保护。

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在安理会紧急公开会上掷地有声的谴责:这是对卡塔尔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公然侵犯等等"。

我们需要清楚,中方的声音,不仅仅只是谴责,与此同时,也是在为这个世界立规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通过联合国和外交部两个渠道发出了共振强音,层次分明。

在联合国这个世界最高的多边舞台上,傅聪大使的发言立场非常鲜明。

直接给出了"坚决反对和严厉谴责八个字。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此次事件与"个别域外国家"长期偏袒以色列的"失衡立场"直接挂钩,这实际上就是对美国的抨击。

说白了,这也是在告诉世界:灾难并非凭空而来,其根源在于有人长期"拉偏架"。

紧接着,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则是面向全球媒体的一次原则重申,再次点名以色列。

他表达了中方的"深感担忧",连用了三个反对,反对侵犯主权,反对伤及平民等。

这"三个反对"看似是外交辞令,但在当下语境中,句句有所指,是对以色列行动每一个错误层面的精准批评。

不得不说,中方的声音,此刻超越了国家利益的简单计算,它是在为那些无法在国际麦克风前发声的受害者呐喊,是在呼唤被炮火掩盖的基本人性。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中方的立场,绝不是什么"选边站队"。

这是在试图捍卫一种正在崩坏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因为如果强国可以凭一己之好恶,随意将导弹射入他国首都,那么这个世界距离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或许就只有一步之遥。

傅聪大使的一句"世界不能回归丛林法则",因此显得振聋发聩。

这不仅仅是对以色列的警告,更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特别是那些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的集体警醒。

此外,我们必须看清,内塔尼亚胡政府如此疯狂的行动,背后也是其岌岌可危的国内政治算计。

他就是想要通过将冲突无限扩大、彻底扼杀和谈进程,试图绑架国家命运,来维系其脆弱的执政联盟,逃避未来的政治清算。

这完全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将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置于火山口上。

他的算盘打得响,却用错了地方。

这种对现代外交和国际法基础的直接攻击,开创了一个极端危险的先例。

今天以色列可以炸多哈,明天任何一个国家是否都可以凭"怀疑"之名,对另一国的首都发动袭击?

如果主权原则这张维护世界基本秩序的城墙被捅破,混乱将接踵而至。

72小时的疯狂,炸毁的不仅是几栋建筑和几十条生命,更是艰难搭建起的和平谈判桌,以及国家间最基本的信任。

内塔尼亚胡政府或许以为,现在的他们,拥有强大武力,因此可以为所欲为。

但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暴力只会播种下更深的仇恨,滋生下一轮更血腥的暴力。

中国的发声,是在告诉所有人:这条危险的歧路,不该走,也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