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急了?美军机在南海坠毁不到24小时,美防长立马下定决心,要来亚洲一趟!背后原因不简单

据参考消息报道,当地时间10月26日下午,南海海域上演了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半小时内接连发生两起坠机事故,14点45分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巡逻后坠海,不到30分钟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起飞时也一头扎进海里。万幸的是5名机组人员全部获救,但两架军机损失超1.2亿美元,这笔账让五角大楼肉痛不已。更尴尬的是,当时海况良好、风浪不大,完全不存在恶劣天气干扰的因素。

就在事故发生不到24小时,美国国防部于10月27日火速宣布,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将立即启程访问亚洲四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和韩国。这趟行程被外界解读为"救火之旅",毕竟"尼米兹"号出丑的时间点太过敏感,恰好赶在总统特朗普同步亚洲之行的档口,亚太盟友的信心显然已经动摇。

"尼米兹"号的窘迫早有预兆。这艘1975年服役的老航母本在退役计划内,因全球局势拖延退场,从今年3月离开圣迭戈后已连续部署超七个月。任务密集到几乎没有休整,6月还在中东海域对胡塞武装施压,转头就马不停蹄闯入南海,人装疲劳、设备老化的问题早已暴露。有报告显示,它的弹射系统老化严重,部分设备申请返厂检修却迟迟得不到批准,这种长期积累的技术债务,终究以坠机的方式爆发了。

美军初步排除敌对行为,调查方向指向机械故障、系统问题或电子干扰,但太平洋舰队嘴风很紧,既不指向任何一方,也绝口不提中国。网络上倒是有不少人臆测与电磁对抗有关,要知道中国"福建舰"确实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在电磁领域投入巨大。可这种猜测纯属无稽之谈,连美军都没敢下的结论,外界何苦替他们扣帽子?技术能力从来不等于现场关联,这点基本常识不该被情绪淹没。

赫格塞思急着访亚的第一层原因,就是给盟友"打气"。"尼米兹"号这出闹剧直接削弱了航母联队的出动能力,更暴露了美军全球部署的疲态。盟友们看在眼里,心里难免打鼓:连飞行安全都顾不上的航母,还能指望它提供安全保护?五角大楼太清楚这一点,防长必须亲自出马稳住阵脚。他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先去夏威夷见印太司令部高层查战备,再赴东京跟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会谈,最后还要在首尔主持韩美安保会议。

核心目的还是老一套--"画饼+胁迫"要军费。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刚承诺把"防卫支出占GDP2%"的目标提前到本财年完成,特朗普政府却嫌不够,想逼着日本提到3%至5%,这种狮子大开口让日本官员直言"经济上难以承受"。对韩国同样如此,五角大楼已经放话,要对首尔增加国防开支的行为"表示赞赏",潜台词就是"继续加码"。这种套路跟此前赫格塞思要求澳大利亚将军费提至GDP3.5%如出一辙,本质都是把盟友当"提款机"。

拉拢盟友围堵的算盘也藏不住。赫格塞思此行打着"强化地区安全伙伴关系"的旗号,实则延续2017年推出的"印太战略",目标直指所谓"大国威胁"。他要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防长会议,试图撬动东盟国家站队;去越南讨论军贸与信息共享,借着越战结束50周年的节点深化防务绑定。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无非是想在亚太拉小圈子,用盟友的力量给对手施压。

更值得玩味的是特朗普的私心。他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的举动,看似是对李在明赠送金冠、颁发勋章的回报,实则是想把韩国绑上美国战车。要知道李明博任时求了多年都没得到的许可,如今被特朗普当作拉拢棋子的筹码,算盘打得噼啪响。可李在明也不傻,明确表态韩国不会介入台海战事,这记软钉子让美国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国家防务战略》草案传出可能将重心转向本土及西半球安全的消息,再结合"尼米兹"号的事故,美军"三线作战"力不从心的真相已经藏不住了。赫格塞思这趟亚洲之行,与其说是展示威慑力,不如说是掩盖焦虑。老航母撑不起霸权野心,盟友也不是任人拿捏的傻子,这种靠制造紧张、索要军费维系的同盟关系,迟早会因自身的透支而崩塌。

现在所有人都在等两个结果:一是"尼米兹"号坠机的调查能否透明,二是赫格塞思的"救火之旅"能否真的稳住盟友。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清晰--靠秀肌肉维持的存在感,终究经不起现实的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