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买日本的,印度机会来了,不到24小时,已准备好对华供货
高市早苗自作自受,中方下达一道禁令,日本水产卖不到中国来了,印度却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就在11月19日,日本接到中方发布的通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方还不甘心,继续向中方追问缘由。
我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指出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谬论引起了公愤,这时候即便日本水产卖到中国,也不会有市场。
这下子,日方可以彻底死心了,一边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一边还想从中国市场上赚钱,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既然高市早苗拒绝承认错误,那么中方就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上玩火,会有怎样的代价。
咱们少吃几顿海鲜不要紧,但日本要是失去了中国的庞大市场,损失的可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日本水产品
眼看着日本渔业进入"寒冬",印度察觉到机会来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这回砸到了印度头上。
根据印度《第一邮报》报道,就在中国宣布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后,不到24小时,印度水产出口商的股价,直接飙升了11个百分点,创下了近期以来的单日最大增幅。
其中一些公司早在今年4月份,就喊出了"扩大对华出口"的口号,就是想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如今终于等来了机会。
看来,印度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打算向中国市场供货了。
至于印度为何这么急着抢中国市场?答案很简单:被美国关税"逼得没办法了"。

印度渔业
长期以来,美国都是印度水产品的第一大供应市场,占比高达三分之一,沃尔玛、克罗格这些零售巨头都是印度的稳定客户。
可今年8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对印度海鲜加征50%的高额关税,一下子把印度出口商们给逼到了绝境。
以至于10月份,印度对美水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近9%,损失高达数亿美元,不少企业库存堆成山,现金流都快断了。
为了救急,莫迪政府刚批准了4506亿卢比的扶持计划,重点帮扶水产、纺织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熬过这场"关税寒冬"。

印度总理莫迪
而中方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正好给印度递上了"救命稻草",帮助他们打开了新的销路。
而从实力来看,印度也确实有"抢单"的底气:2024年印度水产品出口总额达74亿美元,其中虾类出口量就占到了四成,是全球重要的虾类供应国。
更关键的是,印度早就开始调整水产出口市场了--过去几个月,虽然印度对美出口下滑近6%,但对中国、越南、泰国的出口却逆势增长。
印度海产品出口发展局局长莫汉就直言,"亚洲市场已经成为我们新的贸易重心"。
当然了,印度有雄心是好的,但要想顺利进军中国市场,还需要过"一道关"。

中国海关
中国海关对进口水产品的安全把控,可是从来都不含糊的,之前就有印度虾类产品因为抗生素超标而被拒绝入境的案例。
而且大家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印度水产的卫生条件一直饱受争议,要想让中国消费者吃的放心,印度首先得把好"质量关"。
所以说,这场"抢单大战",印度能不能笑到最后,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这场贸易调整远不止"买谁的海鲜"那么简单。
对中国而言,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也是推动进口多元化的一步棋。

中日关系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不可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引入印度等替代供应商,既能保障市场的稳定供应,也能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产品依赖,让咱们的贸易格局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