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没想到,泽连斯基"打法"变了,目标直指绍伊古?乌克兰最后一刻失手,俄大将死里逃生

据大象新闻报道,11月17日,俄罗斯《塔斯社》的一则报道让俄乌冲突的焦点从战场前线骤然转向莫斯科的一座公墓。俄联邦安全局证实,三天前他们在特罗耶库罗夫斯科耶公墓挫败一起针对俄高层的暗杀企图,而经多方线索比对,被锁定的目标正是普京的心腹大将--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这个差点在父母墓前遭遇不测的俄罗斯核心人物,最终因安全部门的及时介入死里逃生,却也揭开了乌克兰在冲突中的全新"打法"。

事件的细节透着精心策划的寒意。乌方情报机构找来了一对俄罗斯夫妻和一名中亚移民,用违禁药物作为诱饵,让他们携带一个改装过的陶瓷花瓶前往公墓。没人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祭奠品里,藏着塑性炸药、遥控引爆装置,甚至还有微型摄像头和信号传输模块。乌方的计划很明确,把花瓶放在绍伊古亲属的墓碑前,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等绍伊古现身就远程引爆。选在11月12日动手更不是巧合--这天是绍伊古母亲的忌日,他每年都会来这里祭扫,这个固定习惯被乌方摸得一清二楚。

俄联邦安全局的行动还算果断,在爆炸装置尚未安放到位时就截获了这个危险的花瓶,随后顺藤摸瓜逮捕了三名执行者。主谋乌克兰人沙姆索夫成了漏网之鱼,此人早因谋杀和非法贩运武器被俄方通缉,如今躲在基辅遥控指挥,可见这绝非临时起意的冲动之举。审讯视频里,那对俄罗斯夫妻的辩解透着无知的荒唐,他们承认看到了花瓶里外露的电线,却为了违禁药物甘愿冒险,成了乌方暗杀计划里的棋子。

泽连斯基这步棋走得又险又毒,却一点也不令人意外。俄乌冲突打至今时今日,乌克兰在正面战场早已没了招架之力,红军城的残余兵力被团团包围,俄军牢牢攥着制空权,顿涅茨克方向的多个村庄也接连被俄方解放。前线赢不了,就转头在后方搞"斩首",这成了乌方的新选择。算上这次未遂的暗杀,冲突以来乌方已确认干掉至少9名俄罗斯高级将领,从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到南部军区司令,下手的目标越来越核心。

把绍伊古列为目标,乌方显然是动了真格。这位普京身边的核心人物,不仅是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还兼任俄军工委员会副主席,俄乌冲突中出兵决策有他参与,俄军的后勤供应和军工生产现在也归他管。这么一个"中枢级"人物要是出事,对俄军的打击不言而喻。乌方打得算盘很精,正面战场赢不了士气,就靠暗杀俄高层制造大新闻,既能鼓舞己方军心,又能博西方同情要援助,顺便转移国内矛盾--毕竟泽连斯基现在正被亲信腐败案缠身,基辅街头都出现了反他的集会。

可这种打法纯属饮鸩止渴。乌方总觉得搞掉几个高层就能改变战局,却忘了俄罗斯的报复从来都是雷霆万钧。这次暗杀刚被挫败,俄军的密集空袭就铺天盖地砸向乌克兰,11月14日到18日,能源基础设施和军事目标被轮番打击,乌方的电力和天然气供应能力直接腰斩,现在全靠进口撑着。乌克兰方面还在嘴硬,宣称11月14日拦截了14枚俄军导弹,拦截率高达八成,但美国媒体早泼过冷水,说俄军改进弹道导弹技术后,乌方"爱国者"系统的实际拦截率只有6%。这种自欺欺人的数据,不过是为了掩盖损失的窘迫。

更要命的是,这种暗杀行动正在把冲突推向更危险的境地。11月17日俄军空袭敖德萨时,一架悬挂土耳其国旗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被无人机击中起火,战火已经开始波及第三方。欧盟和联合国跳出来谴责俄罗斯,说空袭"可怕",转头又重申对乌克兰的支持,可这些口头表态除了激化矛盾,对战场态势没有任何实质影响。

泽连斯基大概没真想过后果--要是这次真把绍伊古炸死,克里姆林宫的怒火绝非几次空袭就能平息。现在的局面已经够糟了,和平谈判的可能性越来越渺茫,乌方还在靠暗杀这种低级手段火上浇油。绍伊古死里逃生是幸运,但俄罗斯的安保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谁也不知道乌方下一个目标是谁,又会用什么更隐蔽的手段。

战场胜负从来靠的是实力,不是阴谋。乌克兰把国家命运押在暗杀行动上,最终只会引火烧身。基础设施炸没了,民生陷入困境,就算真能搞出几次"斩首"成功的大新闻,又能换得什么?泽连斯基要是继续抱着这种投机心态,最后恐怕只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把乌克兰彻底拖进深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