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为何要"忌嘴"?吃对才是补阳关键
今日小暑,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不少人贪图凉快,抱着西瓜啃、喝冰饮解暑,却不知中医讲"夏日伏阴于内"--此时人体阳气浮于表,脾胃反易虚寒,过食生冷(如西瓜性寒)易损伤脾阳,导致腹泻、乏力。而顺应时节吃"扶阳驱寒"的食物,既能驱散体内寒湿,又能为即将到来的三伏天打好体质基础。这3样家常美味,比西瓜更适合小暑,做法简单却暗藏养生智慧。
1. 清炖羊排汤:伏天吃羊"以阳补阳",驱散寒湿
▌食材准备:羊排500克、白萝卜200克、生姜5片、花椒5粒、葱段少许、盐和白胡椒粉适量。
▌中医说功效:羊肉性温热,是夏季"扶阳"的黄金食材,《本草纲目》记载其"暖中补虚",搭配行气消滞的白萝卜,既能补阳气,又能防燥热。适合手脚冰凉、夏季贪凉久坐的人。
▌做法步骤:
1. 羊排斩块,用清水浸泡2小时(中途换水2次去血水),冷水下锅加姜片、花椒焯水,捞出用温水洗净(避免肉质遇冷收缩)。
2. 砂锅中加足量热水,放入羊排、葱段、姜片,大火烧开后转最小火炖1.5小时,至肉质软烂。
3. 白萝卜去皮切块,放入汤中炖20分钟,加盐、白胡椒粉调味,撒葱花即可。
▌喝法小贴士:
- 怕膻味可加少许陈皮或山楂干;羊肉汤宜趁热喝,微微出汗更能驱寒。
- 体热易上火者可少喝,或搭配豆腐、冬瓜中和温热性。
2. 毛豆肉丸汤:健脾利湿,补阳先强脾胃
▌食材准备:毛豆200克、猪瘦肉250克、鸡蛋1个、淀粉1汤匙、生姜末1小勺、葱花、盐、香油适量。
▌营养亮点:毛豆是"夏季第一豆",富含蛋白质与钾元素(防中暑),中医认为其健脾化湿;猪肉丸补充能量,三者搭配适合夏季脾胃虚弱、食欲差的人。
▌做法步骤:
1. 毛豆去壳洗净;瘦肉剁成肉泥,加鸡蛋、淀粉、姜末、少许盐顺时针搅打上劲(可加1汤匙清水让肉丸更嫩)。
2. 锅中加水烧开,转小火,用虎口将肉泥挤成小丸子放入锅中,煮至肉丸浮起。
3. 放入毛豆煮8-10分钟(煮至毛豆熟透但不软烂),加盐调味,撒葱花,滴几滴香油即可。
▌食材小窍门:
- 选颗粒饱满、豆荚翠绿的新鲜毛豆,口感更清甜;
- 肉丸搅打时加少许冰水,能让肉质更Q弹,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3. 姜枣茶:一杯暖身茶,喝走夏日寒湿
▌食材准备:生姜3片(带皮)、红枣5颗(去核)、红糖1小块(可选)、清水500毫升。
▌经典搭配原理:生姜辛温散寒,红枣养血补中,红糖温脾暖胃,三者煮茶是传统的"夏日驱寒方",尤其适合晨起喝一杯,驱散空调房寒气。
▌做法步骤:
1. 生姜洗净切片(带皮更祛湿),红枣去核(避免燥热)撕成小块。
2. 锅中加清水,放入姜片、红枣,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
3. 关火前加红糖融化,晾至40℃左右饮用(太热伤食道,太凉影响功效)。
▌饮用注意事项:
- 生姜带皮煮可平衡热性,怕辣可减少姜片用量;
- 建议上午9-11点喝(顺应阳气升发),下午及晚上少喝,避免上火。
小暑忌嘴清单+养生细节,这样吃更科学
1. 西瓜少吃≠完全不吃:每日不超过200克(约1片),选中午阳气最盛时吃,避免冰镇;脾胃虚寒者可搭配生姜丝同吃。
2. 3类人更需忌生冷:手脚冰凉者、经期女性、常腹泻的儿童,冷饮、凉菜、生鱼片等尽量少吃。
3. 补阳不忘"清补":羊肉汤一周喝1-2次即可,搭配绿叶菜(如菠菜、油麦菜)平衡油腻;姜枣茶连续喝3-5天停1天,防燥热。
小暑时节,养生不在"重口味",而在"顺天时"。一碗暖汤、一杯热茶,看似普通,却藏着古人"冬病夏治"的智慧。从今天起,少吃点冰西瓜,试试这3样家常美味,让身体在炎炎夏日里,也能稳稳积蓄阳气,舒舒服服迎接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