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投入巨量资金后,2017年斯里兰卡把汉班托塔港经营权租借给中国99年,但是斯里兰卡的拉贾帕克萨总统上台后,居然反悔,在拖欠中方巨额债款的情况下,试图从中方手中收回汉班托塔港的经营权。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

斯里兰卡命途多舛

‍‌‌‌‌‍‌‌‌‍‌‌‌‍‌‌‌‍‌‌‌‌‌‌‍‌‌‌‌‌‍‌‌‌‌‌‍‌‌‌‌‍‌‌‌‌‍‌‌‌‌‍‌‌‌‌‌‍‌‌‌‌‍‌‌‌‍‌‌‌‍‌‌‌‌‌‍‌‌‌‍‌‌‌‍‌‌‌‍‌‌‌‌‍‌‌‌‍‌‌‌‌斯里兰卡国土外形像一只梨,也像一颗"不太尖"的钻石,镶嵌在印度洋上。它是东西方贸易航线上的重要节点,隔着狭窄的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斯里兰卡盛产"锡兰红茶"和各类宝石。

斯里兰卡国旗呈长方形, 中间有一头紧握战刀的黄色狮子,狮子图案标志该国的古称"古狮国",也象征刚强和勇敢。国旗图案含有四片菩提树叶,象征对佛教的信仰。斯里兰卡国旗边框是金黄色,象征人民追求光明和幸福。

然而,斯里兰卡人民离"光明和幸福"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2023年,斯里兰卡的GDP总量只有843亿美元,人均GDP仅为3827美元,与它的"宝石之国"的美名相比较,这样的GDP数据难免显得有些寒酸。

工业落后,更缺乏高科技产业,长期依赖单一的农业和旅游业,不可避免地,斯里兰卡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和相对落后状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个岛国还曾经历长达12年的内战,战争像一场脾气暴烈的龙卷风,在轰隆隆之间,扫灭了它原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

屋漏偏逢连夜雨,内战的伤口还在渗血,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斯里兰卡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陷入萧条,2022年的俄乌战争更使物价飙升,直接压得这个岛国奄奄一息。燃料告急、食品紧缺、药品断供。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印度洋明珠"失去了原有的光辉。

为了重建国家,斯里兰卡采用"吸引外资,建设基建"的策略--修机场、建港口、铺公路,然而很低的回报率,造成偿债能力的薄弱,从而阻碍了国家的发展。

斯里兰卡的债务:2022年的外债总额高达510亿美元,而其中,欠中国的债务约为55亿美元,占比超过10%;到了2024年,欠中国债款上升到了88亿美元,占比更是高达52%。

在经济低迷情况下,斯里兰卡政府应对债务的策略很简单,也很无奈--"借新债还旧债"。但这种方式,只会让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了减缓滚滚而来的"大雪球"的速度,斯里兰卡不得不向债主们求情,请求减免部分债务。

在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中国、法国和日本,举行国际债务重组会议,达成协议,同意减免斯里兰卡30%的债务,总额从510亿美元降至470亿美元。

这虽然比"杯水车薪"的情况好一些,但减免的金额毕竟有限。每个国家不能仅仅依赖于国际社会的同情,如果不自力更生、自强自立,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汉班托塔前因后果

汉班托塔港是位于斯里兰卡南部省汉班托塔区首府的港口,因其所在地名而得该港口名称。港口水深约17米,可供油轮等大型船舶停靠及补给燃料。

汉班托塔港位于斯里兰卡的最南端,离国际航运主线不到20千米,地理位置堪称优越。它不仅是一个巨型海港,可以成为中东石油运输的重要中转站,而且根据规划,它还包含了一个60.7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即,通过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这样的地理优势,使汉班托塔港获得了"东方的十字路口"的美誉。

2007年10月,在中国的援助下,斯里兰卡政府在汉班托塔地区启动兴建汉班托塔港。建设工程项目敲锣登场,中国对汉班托塔港的总投资将高达15亿美元,其中仅对1期工程就投入了3.06亿美元。

到了2012年,1期工程胜利完成,并且投入运营。汉班托塔港由此快速上升为印度洋区域的一个关键的物流中心,每日进出港轮船多达300艘以上。

然而,随着2期工程的进展,中国向斯方提供了高达9亿美元的低息贷款,支援后续的项目建设,但中方的贷款毕竟不可覆盖整个建设成本。那么斯里兰卡本国的财政情况如何?事实是非常困难,难以继续承担它本来需要自己筹集的建设费用。

2012年,虽然汉班托塔港正式投入使用,港口吞吐量非常可观,但运营收益情况却并非乐观。

港口连年亏损,斯里兰卡政府骑虎难下,狼狈不堪。从2012年到2016年,汉班托塔港的总亏损高达3.04亿美元。这是为什么?原因是,汉班托塔港缺乏配套设施以及工业产业链,导致港口的综合业务量不能上升。

为了及时止血,斯里兰卡政府必须做一个"违心"的决策:2017年7月,斯里兰卡与中国签署关于汉班托塔港的管理开发协议,中方向斯里兰卡政府支付11.2亿美元购得汉班托塔港口70%的股权,并将租用该港口以及周边60.7平方千米土地,建设工业园区,租期为99年。斯里兰卡政府2017年12月9日正式把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资产和经营管理权移交给中方。

中国接管后,实现从亏损到盈利的飞跃,汉班托塔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方接管后的次年2018年,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49.6万吨,是前一年的4倍整。如今,这个港口已经成为印度洋至太平洋航线的重要物流中心,每年营业收入大于30亿元人民币。

中方实施的战略

=港口系统化的运营+完善的产业链支持;

=港口管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周边工业园区的开发。

3,双方合作波澜起伏

某些人容易见利忘义或者财迷心窍,以至于忘恩负义。2019年上任的斯里兰卡总统试图收回港口运营权,这似乎是一块诱人的"大肥肉",但他忘记了是谁劳心费力养成这头"肥猪",又是谁不辞辛劳烹调做成这块"大肥肉"。他希望恢复对该战略资产的完全控制,但他失败了。至今,汉班托塔港的管理权依然牢牢由中方掌控。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不久前,斯里兰卡政府宣布了一项新政策,自2024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外国科考船只进入该国港口停靠,此政策有效期1整年。

又有某些人,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到外人的蛊惑。科考船本来就不是军用船只,但是,其邻居印度,通过外交途径施压,声称非常担忧科考船的海底测绘活动为中国潜艇的操作提供地理和水文信息,从而增强其在该区域的战略能力。

印度期望以此遏制中国在印度洋的影响力,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甚至公开宣称,斯里兰卡关于科考船的决策是印度外交的一次"胜利",表明印度在区域权力博弈中暂时阻止了中国的向阳红3号科考船停靠汉班托塔港。

实际上,斯里兰卡的决定很可能并非出于本意,而是耳根子软、腰杆子也软,在强邻的外部力量作用下做出的选择。

科考船事件也暴露了斯里兰卡在国际关系中的尴尬角色。它必须脚踏两只船:一只脚踏在中国船上,因为它依赖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另一只脚踏在印度等邻国的船上,以保持地区稳定和战略平衡。作为小国的斯里兰卡必须在这些大国之间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平衡点。

除了科考船事件,印度媒体在所谓"珍珠链战略"上又一次兴风作浪。印度媒体猜疑,除了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之外,中国在该地区也援建了其他一些港口,形成了所谓"珍珠链"。

印度和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通过港口实施"珍珠链战略",暗指它可能被用作军事基地,而斯里兰卡政府一再强调,这只是一个商业项目,与军事完全无关。

斯里兰卡与中方的合作,艰难曲折、任重道远,包括要抵挡来自国际社会每个阴暗角落发出的别有用心的闲言碎语。

汉港项目未来展望

‌中方接管后,汉班托塔港运营状况正在逐步好转。它不应该再是一个负担,对斯里兰卡来说,这个港口的收入现在是、而且将来更加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GDP的重要来源。

汉班托塔港的进出口业务量也在逐年增长。2024年,汉班托塔国际港的进出口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0%,预计到年底增长率将达到50%。各类货物运输、天然气海运和集装箱业务等都获得长足的进步,巩固了汉班托塔港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

但是,悬在斯里兰卡头顶之上的是债务,危机远未结束。虽然中国为斯里兰卡减免了部分债务,然而,斯里兰卡改善自身造血机能,以及摆脱对外部"输血"的过度依赖,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艰苦的任务。

而对于中国来说,汉班托塔港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节点,是一条璀璨珍珠项链中的一颗小珍珠。这颗珍珠虽然不大,但依然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确保整串项链完整连接,又要照顾到其中每颗珍珠有机会发光。在斯里兰卡和汉班托塔港问题上,就是要通过长期合作,支持汉班托塔港持续盈利和斯里兰卡国家经济复苏,同时要维护中方自身的战略利益。这是一道复杂的难题。

以上已述,斯里兰卡政府曾经试图收回中方对汉班托塔港的经营权,但是面对中国强大的国际地位、双方的合同约束以及可能的100亿的罚款,斯方不敢最终"撕破脸";然而,近年又有拒绝中国科考船进港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对中国是一个警示:在海外投资重大项目中,必须更加谨慎地评估风险和投资回报。

根据时局的变化,斯里兰卡的各届政府对汉班托塔港的态度,都是有可能改变的。所以,我方既要经营、管理好汉班托塔港,为斯方创造更多的收益,又要有理、有节、有利,给斯方足够压力,不允许它既得好处又不承担责任,切实地维护我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