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三天下定决心,只有"战时总统"身份,才能挽救颓势?委内瑞拉这下危险了,局势严峻

据看看新闻报道,11月14日的"空军一号"舷梯上,特朗普面对镜头抛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表态:"关于委内瑞拉,我已差不多下定决心。" 这句话不是随口一说,此前三天白宫连续闭门召开的高级别会议早已透露出风声--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这些核心人物悉数到场,桌面上摆着的只有一份议题:代号"南方之矛"的对委军事行动方案。

同一时间,加拉加斯的政府会议上,马杜罗把话砸得很重:"美国人想在南美洲看到另一个加沙吗?想重演阿富汗、越南的悲剧?" 这位委内瑞拉总统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加勒比海面上,美军1.5万名士兵、10余艘军舰已完成集结,"福特"号核动力航母打击群的雷达正牢牢锁定南美大陆,这是1989年入侵巴拿马后,美国在西半球最大规模的军事部署。波多黎各基地的F-35战机随时可以升空,MQ-9"死神"无人机在委近海上空划出固定巡航航线,P-8A侦察机把每一处海岸线防御都传回五角大楼。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军已以"缉毒"为名击沉20艘船只造成70余人死亡,可美国缉毒署自己的数据都承认,委内瑞拉从来不是美国毒品的主要来源国。

明眼人都能看出,"缉毒"只是块遮羞布。《纽约时报》披露的闭门会议细节戳破了真相,特朗普反复追问的只有两个问题:马杜罗的最终命运,以及委内瑞拉那3000亿桶全球第一的已探明石油储量。马杜罗曾秘密提议出让部分石油开采权换政权存续,却被特朗普断然拒绝--反对派领袖马查多开出的价码实在诱人:只要美方助其上台,就把"几乎全部石油权益"拱手相让,连国家经济命脉都愿意彻底开放。利益的天平就此倾斜,所谓"打击毒品恐怖组织"的论调,不过是鲁比奥们为军事行动拼凑的"合法外衣",这位国务卿已放话,11月24日就将正式把马杜罗相关势力列为外国恐怖组织。

但真正把特朗普推向战争边缘的,不是石油,而是他自身的政治绝境。11月12日众议院公布的2万页爱泼斯坦邮件,像颗定时炸弹在他脚下引爆,邮件直指特朗普"知道那些女孩的事",更让他竞选时"上台即公开全部档案"的承诺变成笑话。如今他拼命阻挠文件公开,连昔日最铁的盟友泰勒·格林都倒戈相向,这位MAGA"女王"不仅联合议员推动文件公开,还晒出短信截图质问他"为何忽视被性侵的女孩"。党内裂痕已然公开,众议院即将表决是否强制公开全部档案,一旦更多不利内容曝光,他的政治基本盘可能瞬间崩塌。

这种时候,"战时总统"的身份就成了最救命的稻草。制造外部危机,把舆论焦点从"性丑闻缠身的总统"转移到"捍卫国家安全的领袖",这是美国政客屡试不爽的套路。特朗普自己也在打这个算盘,他一边对佐治亚州选民吹嘘"若不是我和中国谈,你们的磁铁和稀土材料早断供了",一边密集释放战争信号,就是想复制这套危机转移术。他甚至指示司法部调查克林顿等民主党人与爱泼斯坦的关联,用《纽约时报》的评价来说,这又是他应对危机的老把戏:转移焦点、指责他人,再把对手拖进来后自己抽身。

可战争从来不是按下开关就能结束的游戏。委内瑞拉虽有80%国土是热带雨林与高原,但人口和关键城市全集中在北部沿海狭长地带,加拉加斯等核心城市距海岸线不足50公里,确实易受海空打击。但马杜罗也不是坐以待毙,近20万军队已完成动员,S-300V远程防空系统和苏-30MK2战机部署到位,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被分发到民间,"全民皆兵"的口号绝非虚言。美军即便速胜拿下沿海,深入内陆后难免陷入游击战泥潭--1989年入侵巴拿马留下的反美仇恨,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十年困局,这些历史教训特朗普不可能不清楚,这也是他迟迟未下最终命令的原因。

眼下的局势就像绷紧的弓弦,特朗普的最终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众议院的表决结果。如果爱泼斯坦文件压力持续升级,不排除他会孤注一掷发动"南方之矛"。可他该想清楚,委内瑞拉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棋子,把国家武力当成个人政治保命的工具,这种行径比任何丑闻邮件都更令人不寒而栗。南美洲不需要另一个加沙,世界更容不得这种以霸权践踏主权的闹剧。局势的天平正悬在半空,下一颗落下的棋子,将决定太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