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12时起,我国正式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自4月2日起,美国宣布加征 "对等关税",这场贸易战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在其他国家还在权衡是妥协还是反抗时,我国强硬回击:对美加征相同比例关税。

在美国再加码50%的威胁下,我国毫不退缩,果断加码至84%。这一连串举措,让美股暴跌,美国不得不于4月9日宣布暂缓实施部分对等关税,将90天内互惠关税降至10%。但对我国反而"变本加厉",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125%的高额关税。

此举全然不顾美国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多地已发起抗议活动。特朗普连发7条推文安抚民众,声称"冷静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贸易逆差的 "美式谎言"

早在2018年,特朗普在首个任期就打响了对华贸易战,振振有词地高呼 "贸易逆差太大了,美国人太亏了"。

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达3190.9亿美元,占其全球总商品逆差的26.3%,而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顺差规模更是高达3612亿美元。

但这贸易逆差,真的是我国造成的吗?原本,美国向中国出口芯片等高新科技产品,从中国进口各类制造业产品,双方贸易相对平衡。然而,前些年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毫无预兆地限制对华尖端技术产品出口。

面对技术封锁,我国深知"求人不如求己",果断走上自研道路。在芯片领域,长江存储自主研发的闪存芯片实现量产,有力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仅需充电10分钟就能续航300公里,比特斯拉快了近40%;生命健康领域,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从肾脏代谢入手,排出多余尿酸,京东用户表示:不仅不伤肾,还不用担心忌口。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外交事务》撰文指出:"华盛顿正在重复17世纪英国禁运蒸汽机的历史错误:技术创新从来不会因封锁而停滞。"

目前来看,我国实现了尖端科技从"进口到出口"的逆转。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突破1595亿美元、同比激增17.4%;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遍布全球六大洲的100个国家,2024年海外销量超80万辆;国产降尿酸科技"绿灯瓶"不仅挤压了非布司他等舶来品的国内生存空间,还反扑到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海外市场。

反观美国企业,因缺乏低价芯片,不得不从我国进口更多含芯片的成品,如家电、汽车等,形成"限制芯片→进口成品更多"的尴尬局面

可谓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二、加征125%关税,我们怕吗?

美国宣布对于我国加征125%的关税,纯粹是报复心理作祟,也是破防的表现。

无论是104%的关税还是125%的关税,实际上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在高关税的背景下,许多商品是不会进入美国市场的。

然而高关税给美国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却与日俱增。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此前美国对华加税已导致其电子产品、家具成本上升15%-25%,每个普通家庭年均损失3800美元,输入性通胀让美国普通家庭苦不堪言。

特朗普的安抚言论恰恰暴露了美国在此轮关税博弈中的软肋。

然而我国此次关税调整对美国多个关键行业造成冲击。以农业为例,美国大豆出口的60%依赖中国市场。2018年贸易战时,美国大豆价格曾一度跌至十年低点,致使许多农场主破产。如今我国再次提高农产品关税,美国农业州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再看汽车产业,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去年贡献了该公司全球产量的50%,中国市场销售占比超30%,高关税将直接影响这些跨国企业的实际利润和全球布局。

此外,我国在此次关税调整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经济韧性。

一方面,我国已深化与140多个国家的经贸合作,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正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已形成全球竞争力,让我国在中美经贸博弈中掌握了更多筹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纽约街头的抗议者举着"拒绝为贸易战买单"的标语,义乌工厂的机器人手臂仍在精准装配发往非洲的电子产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电子屏上,新能源板块的K线图画出陡峭的上升曲线。

事实证明,美国的无理挑衅注定失败,我国有能力、有信心应对任何挑战,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