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如今的主导地位已不是单一军事胜利所能概括的,从加沙的断壁残垣中,以色列像是一抹灰尘一样渗透到了方方面面。

以方政府一直号称自己的行为关乎到了犹太民族的生存,以方看似是在"维权"可其中充斥着无限制的掌控欲望。

以方军事实力的碾压就差一纸通告,告诉全世界我才是中东地区最能打的。虽然现在停火协议都签字了,以方明里暗里还是在掌握着加沙的土地,核心地带都有以方的重兵把守。

加沙现在就跟以色列的后花园差不多,哪怕是一只苍蝇以方也不想放过。以方的防御甚至能让以色列民众面不改色的继续生活,可见以色列对哈马斯是碾压的存在。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以方天时地利人和占尽了。

另外以方嘴上虽然松口了,允许援助物资进入,但实实在在的东西迟迟运不到加沙群众面前。戏谑的是,这种情况只在加沙北部发生,南部不存在这种问题。

这就能看出来以方是准备把所有人都逼得去往加沙南部地带,一枪不用放,拿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做文章,以方这种方法屡试不爽。

以方内部问题也助长了对加沙的控制力度,面对内部贪腐案,置之不理似乎是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式,毕竟人们都去关注加沙局势了,谁还会管内部出现的问题呢。

即便是内部意见分歧,但对巴问题上邪门了,步调始终保持一致同心同德。以方看热闹不嫌事大,哈马斯和巴解斗的越狠,自己越不费力,毕竟局势紧张才有机可乘。

与此同时,以方的"好大哥"美国煽动国际舆论,哪怕全世界都想停火,美方也会关键时刻推波助澜,否决票必须及时送出。

停火协议并不是完全保障,句句不离以方的利益。以方这边交出点无关紧要的人质,哈马斯那边恨不得把人质营清空了才行。这种不对等的关系,明显以方是多少继承了点霸权逻辑。

哈马斯进退两难的窘境

而哈马斯曾几何时成了加沙老百姓的依靠,但现实却打的哈马斯晕头转向。

哈马斯一直在硬挺着,加沙这些年的情况就像是一座囚笼一样,经费紧张问题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经还有愿意帮助的国家,现在这些国家就像是着了魔一样,自己国家的问题频频出现,一度认为是被操控好的;原来还能时不时地接收点军事援助,现在连配件都没有。

加沙城内破破烂烂,老百姓活下去都是问题,巨大的期望似乎就是为了如今的失望做准备的,没人再去关心哈马斯究竟能不能带来希望。

哈马斯内部分裂的问题严重,一边想着求和,另外一边想着斗争到底,这种分裂问题势必会让人趁虚而入。

加上之前同仇敌忾的国家跟以方私下接触,似乎哈马斯成了反以的孤家寡人,这些都是哈马斯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

人心涣散才是本质,老百姓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自己命运被别人捏在手里这种痛楚无人能解。所有的参与者都逃脱不了老百姓的指责,以前面对哈马斯像是瘸子拄起了拐杖,现在发现这根拐杖是弯的。

哈马斯被迫退出时,没人抗议,只是默默地看着人去楼空的政府大楼,眼里尽显失望。

停战之后各方心中小九九

停火协议一出,好像加沙的问题就能解决?细看这些方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要么就是各怀鬼胎的算计。

加沙老百姓的感受似乎是最能忽视的问题。英美两国想通过共建加沙国际过渡权力机构来掌握加沙的重建资金和项目。

这种想法的出现遭到骂声一片,巴勒斯坦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阿拉伯国家更是要英美指出一条明确的方向,未来巴勒斯坦的路该怎么走,并且以后安全问题谁来维系,这些问题的抛出,似乎看清了英美背后的打算,谁也不想惹火上身,所谓的国际稳定部队,到最后也可能只是挂了个空衔。

以色列倒是脑袋瓜转得快,加沙给巴勒斯坦恐怕以方是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

不管是谁来领导,以方自己要的就是对加沙有绝对的控制权,以方就是想组建一个草台班子盯着加沙的一举一动,以方之所以撤军,不过是让局势缓和一些,真到哪天压不住了,战火依旧会烧起来,甚至比之前更烧的更凶猛。

联合国倒是想平衡之间各方的利益。作为一个中间组织来看,最基本的援助都达不到要求。

加沙像小山头叠起来一样的废墟,粮食药品供应不足,这些问题根本没解决,更别提能让各方心满意足,简直是痴人说梦。

中方也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但是在西方强有力态度面前,想要推进还要顾及西方利益,恐怕难有进展。

哈马斯利用时间在为自己争取空间,这在以方来看或许会成为日后问题爆发的起点。所谓的托管不过是各方同时参演的一场闹剧罢了。

地区格局的失衡

中东地区的支离破碎,正是巴以冲突反馈出的问题。中东土地上根本没有发展这一说,不是被大国牵着鼻子走,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算计。

停火不过是美方操盘的关键手段,美方是想按照自己的路子重塑中东格局,把加沙搞成为自己所用的棋子,既能自己干预,也能挪作他用。

可美方的想法却没受到认可,甚至有多重反对意见。不过碍于美方的政治地位即便是有意见大多流于表面。

真要是硬气到底,自己利益也会受到损害,毕竟许多中东国家还要依靠美国。这种问题的背后正是地区支离破碎的缩影。

眼看巴勒斯坦建国变得越来越艰难,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越建越多,这片土地已经变得分崩离析。

多数国家口头上支持巴勒斯坦,转头又和以色列做生意;哈马斯和法塔赫还在窝里斗,说不定以色列还在暗自窃喜;就这些飘忽不定的局势,巴勒斯坦成了最先被撇下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