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全智贤,后有林允儿,一个个韩星让人看的火冒三丈。
辱华的台词竟然算是含蓄的了,文化历史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现象泛滥,让明朝使臣在朝鲜跪地求饶更显张狂。
引起全网抵制后,他们竟然还嚣张的不道歉,甚至还发文挑衅。
在他们背后给予底气的,除了那些吹捧韩流的粉丝外,就是如横店一般的公司机构给出的反应了。
夹带私货
在韩国明星中,拥有众多中国粉丝并且已经吃到很多红利的,全智贤无疑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后来她的作品越来越少,但仍然有那么多高奢品牌前仆后继的原因,就是大众对她的认可。
然而当大家无限支持这位有口皆碑的韩国明星时,当大家饱含期待地去观看她主演的作品时,她却给所有人当头一棒。
电视剧里那些充满暗示、贬低中国的镜头已经十分明显,而她口中所谓的"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更是引起众怒。
在大家的一众讨伐和抵制下,她创立的经纪公司却只有一句"那些是导演和编剧负责的,演员只负责表演",这种推卸责任的话中,甚至没有一句道歉,显得傲慢无比。
在大家众志成城讨伐这位"国民女神"的时候,林允儿的新剧《暴君的厨房》也被打了负分。
和《暴风圈》中涉嫌侮辱中国城市和形象的镜头语言不同,这部剧完全是哗众取宠、歪曲历史的自嗨剧,里面的槽点多如牛毛,除了朝代名称之外,和现实没有半点瓜葛。
在这部剧里,中文、中国结以及中国美食,全都被当做是韩国的了,而明朝的使臣和朝鲜君臣地位竟然直接换了位置,不仅是个小丑角色,还要被打骂下跪求饶。
更别提里面的明朝厨师,偷盗朝鲜食材、跟朝鲜学厨艺、比赛被一道参鸡汤击败,他做的还是佛跳墙!
这部剧的剧情因为太过离谱,以至于大家根本就提不起怒怼的情绪。再加上她的名声和给大众带来的打击不如全智贤,因此在此之前,她竟然还是隐身状态。
然而官媒却没有忽视这一点。
态度嚣张
在官媒文章中,这两部剧无疑是韩剧中的"绝佳"代表。
一个从中国理念和城市形象方面贬低中国,一个从历史事实上强行篡改、抄袭中国文化,这些都是韩剧中夹带私货的惯用手段。
人民文娱认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创作,而是借此之名进行输出,动机本质上就不纯。
但显然,在大多数网友众志成城的情况下,总有一些人要做那个"清醒者"。
他们认为这不是演员的错,认为这不应该跟政治挂钩,反过来污蔑大众太过敏感,不应该把创作上升高度。
文化战、舆论战都打起来了,他们还在那儿追韩星,接受对方的意识渗透。
也正因为这样的态度,全智贤一直保持着沉默,哪怕有大量粉丝脱粉,她也丝毫不在乎。
不仅如此,有人说她不好就被锁帖,在事发之后,还有人为她洗地,这显然背后有国内的工作团队运作。
而林允儿就更加嚣张了。
前脚官媒刚刚发文怒斥,她后脚就更新自己的社交账号,发了很多剧照,还说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剧,以及自己饰演的女主。她还在上面展示了刻着中文的厨师称谓以及中国结配饰。
就这样了,她竟然还打算来中国开见面会。
不过这也是他们的一贯操作,在中国赚钱后就上综艺嘲笑,在韩国国内再吃一波流量,真是把一件事利用到了极致。
而这样的嚣张,自然也是部分粉丝惯的。
之前有很多劣迹斑斑、扭曲中国历史的韩星,那些粉丝仍然为他们打榜、买专辑、应援。甚至有人号召粉丝集资为对方打造应援飞机,或者提高见面会门票的门槛,甚至兴起了借贷追星风气。
很显然,他们也认为这些粉丝不会因为"一点小事"抛弃自己。
横店合作
除此之外,也有接受这些韩星到国内合作的机构。
比如横店,之前就已经和韩国公司进行了合作,虽然项目还没有落地,但他们认为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其实文化交流倒是没错,但对于韩国这种"惯偷"来说,锱铢必较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维护我国历史文化主权的必要手段。
但韩国方面是怎么宣传的呢?在他们当时的报道中,这是韩国公司和"东洋好莱坞"横店的携手。
"东洋"这个词,在日韩口中基本就代指日本或者东亚三国,而非单指中国,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泛化,并借此消解大众对横店的地域概念。
而用这种词来代替中国风元素,已经是他们在文化战领域的惯用手段。
显然,在这个方面小偷小摸的韩国绝不可能在合作项目上做手脚。
所谓的来中国影视基地取景,对海外观众来说是根本不会了解或者辨析的,他们只会看到这是一部韩剧,那么这些横店的建筑怎么就不是韩国的呢?
更别说有相关人员透露,中国网络小说IP在韩国本土化,之后再通过镜头向国外传播这些短剧。
那么这个"本土化"就很有意思了,毕竟他们这么多年来的潮流就是"架空""魔改",谁知道这个剧本会被改成什么样。
许多网友对这件事进行投诉,希望将项目进行紧急审查或者终止,但最终获得的答案确实没有取消的打算,他们会加强监管、审核。
但事实上,只有我们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才更有可能维护自身的文化主权。而在人家都拍完了再说审核过不去,一拖再拖,估计最终也只能"折合"与妥协一部分。
在这类背景下,一些韩星也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