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刚刚泄出更刺耳的警报声。2024年11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新版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将核威慑对象从"敌对国家"扩展到"军事集团",并明确了核响应的红线。而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12月初表态称,美国不会将核武器直接介入俄乌冲突,但会增派常规力量。
俄罗斯加强核威慑,美国重申核回避,两者的调调差异鲜明。看似守住了底线,但却让一旁观战的世界捏了一把汗:是否稍有不慎,这场局面就会升级到所有人都不愿面对的地步?
大国博弈下的小国战场,局势显然充满了危机和复杂性。而一如旁观者的期待,局中各方也并非都在"硬碰硬",也有人在试图用另一种方式打破僵局,比如中国。
俄乌这把火烧到现在已然牵扯了太多的利益纠葛,而背后两个最"硬"的玩家自然是俄罗斯和美方阵营。先说俄罗斯。从普京主动发布这份新版核威慑政策来看,俄罗斯显然是铁了心要强化战略防御能力。核回应的对象清晰指向北约等军事集团,这是在"敲山震虎"。
而另一边,为巩固这种姿态,俄罗斯还加快了"萨尔玛特"洲际弹道导弹的生产进度。这个新玩意儿,被称为"恶魔2号",射程能覆盖全球,且具备低弹道飞行能力,反导拦截几乎是无解的局面。此外,伴随这种"硬核"策略,还有俄方酝酿重启核试验的传闻。认真一想,这相当于回到了冷战的语境,用核武做最大威慑,给对方心理战压力。至于俄罗斯为什么这样做?恐怕很简单--想要用"吓住"的方式逼迫对方在谈判桌上让步。
美国又如何?其实很克制。像沙利文所表态的那样,美国对俄核政策并不主动升级,但这不是软弱,而是另有算盘:要加码"非核"支持。比如近期向乌克兰提供的7.25亿美元军事援助,其中包含颇具杀伤力的战斧巡航导弹。这种武器一旦上战场,乌方的攻击力显然会达到新高度。美方的策略更像是一个"军火商人":用有分寸的军事支持持续消耗俄方资源,同时保持自己相对安全的距离。难怪有评论说,美方这一手不只是冲着俄罗斯,还是瞄准北约的威望,只不过笑到最后的人,还真未必会是他们。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作为五核国机制协调员,在阿联酋迪拜召集举行了五核国专家会。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代表与会。"各方就核政策等问题进行坦率沟通,均认为有关讨论十分及时,有助于增进对彼此核政策的了解,避免误解误判。"毛宁说,"中方将继续作为协调员支持五核国展开讨论。"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近期表示,俄罗斯正利用新战略导弹系统增强其弹道导弹库,计划进行最大射程试射,并可能加大试验力度,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外部威胁。报道称,卡拉卡耶夫警告说,如果俄罗斯认为其安全受到威胁,将作出回应。作为测试新系统的一部分,俄罗斯计划进行最大射程试射。如果外部威胁加剧,俄罗斯可能会加大先进导弹武器的试验力度。报道还说,卡拉卡耶夫首次公开证实俄罗斯正研发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奥西纳"。
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近三年时间里,普京多次发布"核警告"。第一次是2022年2月俄乌冲突开始时,第二次是俄罗斯节节败退时,而今年,则是更加频繁,最新一次是上个月,称"无核国家在有核国家的支持下对俄罗斯联邦或其盟友的侵略将会回应核武器"。俄罗斯频繁发布核威慑的原因,就是针对乌克兰及背后的靠山美西方。俄乌冲突的导火线,虽然是克里米亚半岛危机,但实际上与美国多次渲染"乌克兰加入北约"脱不了干系。也因此,俄乌冲突被叫做美国的代理人冲突。
那么,冲突中的缓和派呢?这里不得不提中国的角色。随着冲突不断升级,中国驻乌克兰新任大使马升琨正式到任,这一表态本身相当清晰:中国愿意推动俄乌双方在劝和促谈中找到新的可能性。至于实际影响力会有多大,仍然未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此时的行动既表露外交的中立立场,同时传递出对国际和平的一种责任感。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俄罗斯的大国伙伴,中国还需要在多方面平衡自身立场。在俄方面对西方经济制裁后,中俄的经济绑定尤其是能源合作正在加深。但在国际社会,中国又希望塑造"和平使者"的形象。这看似矛盾,但实际上,维护中俄关系的稳固不一定妨碍中国扮演和平促谈者的角色。一场冲突,也能反映的是外交角力的真实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