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河北这些地方热得像火炉,地里玉米秆子都被晒得蔫头耷脑的。有老农说旱不死就不用浇水,等着下雨也能活。可不少庄稼把式却急得直跺脚,天天扛着水管往地里跑。到底该听谁的?咱今天就把这事掰扯清楚。

拔节期和喇叭口期是玉米长个子的关键时候,就像人长身体最要补的时候。要是这时候缺水,根系就扎不深,刮阵大风说不定就倒了。有人以为玉米耐旱,其实这时候一天能喝掉好多水。叶片卷成小筒子,叶尖发黄都是缺水信号,再拖下去授粉都不好。

王大爷家地头就出事了,玉米棒子秃了一大半。原来他硬等到叶子蔫得不行才浇,结果根系早萎缩了。隔壁张婶可懂规矩,早晚浇水能省不少水。她说趁天没亮浇,水分都留田里了,大白天太阳毒,水早蒸发光。

浇水也有讲究,手抓把土能成团就不用急着浇,要是攥不住就是干透了。有人问旱半个月了现在浇还来得及不?其实只要没枯心还能救,得分两次浇,浇太猛反伤根。还有人担心浇了水玉米长太疯收得晚,其实这时候浇水是壮秆子关键期,后面控水就行。

最让人发愁的是高温加干旱双夹击,光浇水还不够。得顺带着撒点尿素,每亩十斤差不多。喷点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玉米叶子看着就不打卷了。老把式李叔就试过这个法子,玉米棒子多长出半截,粒儿也实成多了。

现在地头农机站天天有人蹲着测墒情,显示屏上跳着各种数据。村里喇叭催着大伙别死等雨,趁地温不太高赶紧补水。年轻人都拿着手机对地测温,说是要看有没有局部缺水。看着那些蔫巴巴的玉米秆,总觉得早浇比晚浇强,毕竟粮食耽误一年得饿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