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美指使菲律宾军方发动政变,马科斯急忙对华示好

菲律宾政坛近期风云突变,一场被外媒曝光的"政变传闻"正掀起惊涛骇浪。曾获普利策奖的资深记者曼尼·莫加托揭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正暗中指使持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和军方总参谋长布劳纳策划政变,意图推翻现任总统小马科斯政府,组建一个更加亲美的临时政权。这一爆炸性消息立即在菲律宾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让这个曾经历过多次军事政变的国家再度笼罩在政治动荡的阴影之下。

就在9月21日,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爆发了数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愤怒的民众高呼"小马科斯下台",抗议政府涉及金额高达万亿比索的防洪工程腐败丑闻。抗议现场火药味十足,示威者投掷燃烧瓶、石块,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造成39名警员受伤,216人被捕。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天正是老马科斯宣布戒严令的纪念日,抗议活动似乎有意选择这个敏感日期,让菲律宾民众对独裁统治的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腐败问题产生强烈共鸣。

这场政治风暴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今年7月。当时台风引发的严重洪灾暴露出菲律宾防洪工程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甚至存在"幽灵项目"--那些只存在于账面上却从未实际施工的工程。更令民众愤怒的是,这些贪腐丑闻直接牵连到马科斯家族成员,包括众议院议长罗穆亚尔德斯在内的多名高官因此辞职。然而,政府的应对措施未能平息民愤,反而激起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菲律宾军方随即进入"红色警戒"状态,数万名警察被调集维持秩序,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记者在爆料中指出,这些抗议活动背后有美国中情局的影子。美方意图通过支持军方政变,建立一个更听话的菲律宾政府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在南海问题上,菲律宾军方确实表现出比马科斯政府更为强硬的立场。例如在2023年美菲联合军演中,美军首次在菲律宾部署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这种射程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的武器遭到中方强烈反对。当时小马科斯政府称这只是"临时部署",但菲律宾军方却希望"永久部署",这一分歧充分显示出军方与政府在对外政策上的明显差异。

就在政变传闻持续发酵的9月25日,马科斯在总统府以罕见温和姿态接见了即将离任的中国大使黄溪连。在这次会面中,马科斯一改往日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强调"南海问题并非菲中关系的全部",并重申菲律宾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种突如其来的态度转变,被外界解读为马科斯政府面对国内政治危机时的"应急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政变传闻属实,美国作为幕后推手,小马科斯显然无法继续依赖华盛顿的支持。此时对华示好,实际上是在向美方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菲方随时可以改换门庭,不要妄图对菲律宾进行政权更迭。小马科斯对华示好,也是希望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换取中方对其政权稳定的支持,为自己争取更多政治回旋空间。此外,马科斯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安抚军方的措施,包括承诺制定军警统一薪资标准、加大军费投入推进军队现代化等。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颇具深意:对外示好中国以争取经济支持,对内拉拢军方以稳定统治基础。

多年来,菲律宾政府一直在中美之间实施"骑墙外交",试图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虽然一度奏效,但也让菲律宾陷入了更复杂的地缘政治旋涡。如今,小马科斯政府虽然有意改善对华关系,却并未在实质问题上作出让步,比如撤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的军舰,或取消"堤丰"导弹系统的部署计划。菲律宾军方在回应政变传闻时斥责这是"恶意捏造的谣言",并强调绝不会背叛国家。

然而,菲律宾军方的这种表态并不能完全消除外界疑虑,毕竟在菲律宾历史上,"军方效忠"的表态与实际行动不符的情况并不罕见。1986年推翻老马科斯的"人民力量革命"中,军方的倒戈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殖民历史和军事干政传统的国家,菲律宾的政治稳定始终面临挑战。

有观察人士指出,小马科斯对华示好,更像是一种政治危机下的权宜之计。对于一个夹在中美两大国之间的小国而言,真正的生存之道不在于在大国间左右摇摆,而在于保持战略自主性,制定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