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后天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了,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选在农历九月初九,因为"九"根据阴阳五行学说的说法是属于老阳,两个九就叫重阳了。

重阳节这名儿,可不止一个--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重九节。古时候,九月初九这天,大家伙儿都爬山,登高,讨个"步步高升"的彩头。风一吹,树叶沙沙响,阳光洒在身上,心里那叫一个敞亮。还有茱萸节,古人认为茱萸能袪病消灾,像现在的"幸运符",挂身上就图个平安。菊花节更风雅,满园菊花黄澄澄的,古人边赏边喝菊花酒,说是能延年益寿。
现代国家直接定成"老人节",代表长长久久的寓意,用在老人做寿的美好祝福上,因此九月初九也叫敬老节。可见,九月初九不仅是传统习俗,更是传统文化中行使孝道的具体日子,我们要为传统习俗做好准备。
后天重阳节,不是迷信,是让老人暖到心里的秘诀,再忙也得记得:1要扫2不穿3要吃。
1要扫:要打扫卫生
其实暗藏着秋冬交替时节的卫生防病智慧。古人讲究扫墓、扫房,不光是缅怀故人,更是提醒人们清除病菌源头、改善居家环境。
家里的窗帘、地毯、床单,许久不洗就成了细菌和螨虫的温床,尤其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清扫环境不仅是仪式感,更是降低疾病传播的实际手段。特别是老人和孩子,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秋冬是流感和新冠等病毒活跃期。空气流通差、尘螨繁殖快,如果不勤打扫,家里就像个"病毒温室"。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秋冬季节室内空气质量下降,会显著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所以重阳节"要扫",扫的是卫生,也是健康。
2不穿:不要穿太少贪凉
秋高气爽,不少人觉得天气还挺暖,穿着短袖短裤上山,结果山顶风一吹,回来就鼻塞、咳嗽、发冷。
秋天早晚温差大,尤其山地气温变化更明显。很多中老年人本身阳气已经在走下坡路,一旦受凉,身体防线就容易被突破。
重阳节登高赏秋固然好,但一定要"有备而上",带件外套、围巾,保暖永远是预防感冒的第一步。
3要吃:吃重阳糕、吃糍粑、吃牛肉面
吃重阳糕,这个重阳糕,并没有统一的一个做法,只要是糕点类其实都可以,在这天吃上一点,寓意着步步高升,另外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拿来祭祀祖先,希望得到它们的一个庇佑。
吃糍粑,重阳节的时候,我们还会吃上一点糍粑,这个也是我们当地的一个特色,吃糍粑,寓意着家人团结在一起,而且这个时候吃糍粑,也能增加热量,让我们也更加的舒坦。
吃牛肉面,重阳节的时候,还要吃面条,在传统文化当中,面条和长寿是相互联系的,比如说过生日的时候,要吃长寿面,而在重阳节,吃长寿面,而且用牛肉来做,就寓意着牛气冲天,福寿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