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军事观察》报道,俄军现在对朝鲜武器的依赖程度已经到了出乎意料的地步。最近网上流传的一组前线照片显示,俄军正规部队已经开始使用朝鲜制造的60毫米迫击炮作战。
要知道,朝鲜在火炮方面的家底可是相当雄厚,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各类火炮武器库,从牵引式到自行式再到火箭炮应有尽有,就连迫击炮体系也是相当完善。从轻型的60毫米到重型的160毫米,各种口径一应俱全,而且都是朝鲜自己生产,连配套弹药也是自给自足。
说起来,朝鲜玩迫击炮可是有年头了,早在朝鲜战争时期就用过美制的M2迫击炮,现在早就升级换代,搞出了更先进的型号,据说都成了他们轻步兵营的标准配置。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情况就有点尴尬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和军队规模都大幅缩水,现在不仅火炮数量远远比不上朝鲜,连生产能力都差了一大截。在乌克兰战场上,火炮可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武器,俄罗斯能从朝鲜搞到这些装备,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朝鲜对俄罗斯的军援,最早可以追溯到2022年。一开始是瓦格纳集团这些私营军事公司在采购,主要是一些轻武器和地面装备。后来俄罗斯国防部也亲自下场,采购的装备档次也越来越高。
到了2025年第二季度,西方情报部门估计,俄军使用的炮弹里,将近一半都来自朝鲜。光是这几千万发炮弹的运输,就给朝鲜的国防工业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收入。路透社4月份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至少有六个俄军炮兵部队50%到100%的弹药都靠朝鲜供应。
2024年朝鲜给俄罗斯送了400到600万发炮弹,而俄罗斯自己一年最多才生产230万发。乌克兰军情部门当时就跟路透社说,要是没有朝鲜帮忙,俄军对乌军阵地的炮火打击力度直接就得砍半。
朝鲜给俄罗斯的支援可不仅仅是炮弹这么简单,他们还送去了不少俄罗斯自己都造不出来的新式武器,让俄军的作战能力提升了不少。2024年1月,朝鲜的KN-23B弹道导弹系统出现在了乌克兰战场。这款导弹比俄罗斯自己的"伊斯坎德尔-M"还厉害,不仅弹头更重,射程还远了60%。这样一来,俄军不仅能打更多的导弹,还能打到更远的地方,打击的目标类型也更多了。
到了8月份,朝鲜的"火鸟-4"反坦克导弹也上场了。这种导弹射程能达到10公里,还能从顶部攻击目标,俄罗斯自己可没有这种级别的反坦克导弹。后来还有情报显示,朝鲜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系统可能也被部署到了俄罗斯。这玩意儿的射程足够从俄罗斯本土打到欧洲任何一个地方,而俄罗斯目前还没有同类产品。
2024年11月,朝鲜开始向俄罗斯提供170毫米自行榴弹炮。这个口径比现在世界上主流火炮都要大,是朝鲜人民军炮兵的主力装备。在这之前,朝鲜给俄罗斯的炮弹里,75%是152毫米的,剩下的是122毫米的,170毫米的炮弹2024年底运到。
不过这里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些朝鲜武器到底是谁在操作?像炮弹这种消耗品,肯定是俄军自己在用。但"火鸟-4"反坦克导弹和170毫米榴弹炮这样的完整武器系统,到底是朝鲜人民军的人在操作,还是俄罗斯人学会了怎么用?
俄乌双方都证实,在2024年8月乌克兰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朝鲜军队确实参与了战斗。但更有可能的是,朝鲜的技术专家也被派到了顿巴斯等其他战区,专门指导KN-23B弹道导弹和"火鸟-4"这些复杂武器的使用。
说实话,俄罗斯和朝鲜在军工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只会让俄罗斯越来越依赖朝鲜的装备。随着朝鲜提供的武器种类越来越多,俄乌战争给朝鲜带来的收益也会水涨船高。这些钱不仅会流入朝鲜的国防工业,还会惠及整个科技领域,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朝之间的这种军事合作很可能会持续深化。一方面,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消耗实在太大,自己的军工产能又跟不上,急需外援。另一方面,朝鲜通过这场战争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获得了实战检验武器的机会,这对他们提升军工技术水平大有裨益。有分析人士认为,朝鲜甚至可能借此机会建立一套完整的武器出口体系,未来可能会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重要玩家。
不过这种合作也不是没有风险,西方国家一直在密切关注朝鲜对俄罗斯的军援,可能会出台更严厉的制裁措施。而且随着朝鲜武器在战场上表现越来越亮眼,国际社会对朝鲜军事技术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这可能会给朝鲜带来新的外交压力。但就目前而言,俄朝双方显然都认为这种合作利大于弊,短期内这种"炮弹换外汇"的模式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俄乌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经不仅仅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较量了。朝鲜的深度介入,让这场冲突的地缘政治影响变得更加复杂。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现在乌克兰战场上最活跃的外国军队不是北约的志愿兵,而是朝鲜人民军。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朝鲜对俄罗斯的军事支持确实在改变着战场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