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杭州余杭52岁的涂女士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却在闲林中路附近的拆迁空地上遭遇致命危机。她不慎踩破一个老化的塑料壶,瞬间被飞溅的液体灼伤。送医后,涂女士被确诊为氢氟酸中毒,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仍于9月14日凌晨因多器官衰竭离世 。
疑点一:剧毒"化骨水"为何流落街头?
氢氟酸,
这个被称为"化骨水"的危险化学品,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它不仅能溶解玻璃,更能穿透皮肤直达骨骼,与体内钙、镁离子结合引发致命的电解质紊乱。
疑点二:线上交易为何沦为监管盲区?
记者调查发现,氢氟酸溶液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公然销售,价格从8元到42元不等,部分商家销量超过4000件。更荒谬的是,商家只需在商品详情页标注"买家拍下即默认具备化学常识",便可规避责任 。
疑点三:黄金抢救时间为何被延误?
氢氟酸中毒的可怕之处在于"隐性伤害"。初期皮肤可能仅出现红斑或轻微刺痛,但若未及时处理,氟离子会在数小时内渗透至深层组织,引发剧烈疼痛和器官衰竭 。
这起事件折射出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多重短板。从生产端看,部分企业为节省成本,将残余化学品混入建筑垃圾倾倒,而拆迁前的危废处置证明审核形同虚设;从流通端看,线上销售缺乏资质审核和流向追踪,让剧毒化学品轻易流入社会;从末端处理看,拆迁地块的日常巡查和污染普查严重不足,导致隐患长期存在 。
涂女士的离世是一记警钟:危险化学品管理容不得半点侥幸。只有织密从生产到废弃的全链条监管网络,才能让"化骨水"真正回归实验室,不再成为街头的"隐形杀手"。正如专家所言:"每一起事故都是管理漏洞的具象化,我们不能等到悲剧重演才想起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