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释放危险信号,找美国"帮忙"造弹药?副总统带头抵制,坚决反对,中方必须要警惕了
据报道,南海的浪涛从未像今天这样躁动不安。当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站在华盛顿的镁光灯下,高调宣布与美国达成在苏比克湾合建大型弹药厂的协议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打开一个可能改变东南亚地缘格局的潘多拉魔盒。
这个被包装成"自力更生国防计划"的项目,实际上正在将菲律宾推向中美战略博弈的最前线。更耐人寻味的是,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已经公开呼吁民众抵制这一计划,直言这是"把国家利益卖给外国势力"的卖国行为。这场由马科斯亲手点燃的政治风暴,正在菲律宾国内掀起前所未有的分裂浪潮。
马科斯(资料图)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引发轩然大波的弹药厂项目。根据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国防小组委员会今年6月的报告,这个拟建设施将设在原菲律宾苏比克湾美国海军基地,前置部署"弹药库存与相关原料,如硝化棉、硝化甘油与酸类等"。
马科斯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后向媒体声称,这是美国在帮助菲律宾推动其"自力更正国防计划"。这场政治博弈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强烈反对。作为前总统杜特尔特的女儿,她公开呼吁民众抵制该项目,并强调菲应根据自身利益,而非别国利益行事。
这种罕见的公开分裂,反映了菲律宾政治精英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根本分歧。马科斯政府显然低估了这一决定在国内引发的反弹,他试图通过强调"国防自主"来争取支持,但民众似乎更关心的是就业和经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马科斯此次访美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希望美国降低对菲律宾出口产品的关税。美方原本计划从8月1日起,将对菲律宾出口产品的"对等关税"从之前宣布的17%提升至20%,这对菲律宾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然而在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和国务卿鲁比奥的会面中,美方对关税问题避而不谈,只给出了模糊的安全承诺。最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的协议显示,美国仅将关税下调了1个百分点至19%,却要求菲律宾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争取有利的贸易协议本是马科斯此次访美的首要议题,但经过数周谈判,得到的只是这样一个明显不对等的结果。
马科斯(资料图)
美国的战略意图其实相当清晰,美军在巴拉望岛的所谓"维修点"实际上能够支持至少5艘舰艇,包括专为高速拦截和海上突击行动设计的硬壳充气艇。这些设施将使菲律宾海警和海军在仁爱礁、黄岩岛等海域的挑衅行动变得更加频繁和有组织。但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披露的信息显示,这些快艇正是美国公司ReconCraft的"拳头产品",意味着菲律宾在装备上仍将完全依赖美国。这种安排与乌克兰模式如出一辙--提供武器让盟友冲锋陷阵,自己却保持安全距离。
菲律宾国内的政治风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马科斯的支持率已跌至42%,较年初下降11个百分点。副总统杜特尔特公开批评其"外交失败"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更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军方内部也开始出现分歧,部分务实派军官担忧国家会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在阿富汗和乌克兰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它不会为盟友的真正利益付出代价。现在,同样的剧本正在菲律宾上演。马科斯政府似乎认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在南海占便宜,但现实是残酷的--美国只想要一个能牵制中国的马前卒,却不愿为这个棋子付出真金白银。从关税谈判的失败到军事合作的单方面受益,菲律宾正在一步步丧失战略自主权。
马科斯(资料图)
马科斯政府如果继续一意孤行,只会让菲律宾在国际社会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毕竟,当美国说"提供帮助"时,明智的国家都应该先看看自己的钱包和主权还剩多少。
仁爱礁上那艘锈迹斑斑的"马德雷山"号坐滩舰,已经在海浪的冲刷下坚持了二十多年。它的命运或许就是当前菲律宾对华政策的最好隐喻--靠小动作和外部势力支撑的非法存在,终究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菲律宾是时候从美国的战略迷梦中醒来了,中国的大门始终敞开,但红线也绝不会退让。马科斯政府现在最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的美国弹药,而是一面能够照清国家真实利益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