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公开对我国进行威逼,要求中方必须在30天之内,开放稀土出口,并且特意强调,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将亲自要访华。
对此,我国第一时间做出行动,新增了一道极为特殊的禁令,吓的《华尔街日报》赶紧登刊,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更是毫不避讳的,当着记者面直接做出强势回应。
中国新增的禁令是什么?何亚东又回应了什么?
欧洲的30天威逼
稀土是世界上稀缺却重要的战略物资,他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日常的电子产品,到关乎国家安全的高精尖军工装备,再到引领未来的新能源产业,稀土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近期围绕稀土出口问题,中欧之间出现了一系列交锋,根据欧洲汽车零部件协会发布的报告,欧洲当下正深陷稀土短缺的泥沼,多家汽车供应商因稀土磁体匮乏,不得不无奈暂停生产线。
更加严峻的是,众多企业的稀土储存量只能维持2到4周,如果再没有稀土运来,企业将会彻底瘫痪,工人将会无活可干,利润下降的同时,还会因为无法及时交付订单而亏损。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6月25日,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公开向中方喊话,言辞间满是急切,希望中国可以理解欧洲企业的艰难处境。
不仅如此,托莱多还颇具压迫性地给中方划定了期限,称欧盟期望中方在下个月务必解决对欧稀土磁铁出口问题,并特意强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计划于下个月访华,其意图不言而喻,试图以此为筹码,向中方施压。
冯德莱恩此前在国际场合的对华态度已愈发强硬,在不久前的G7峰会上,她便在特朗普面前不遗余力地大肆炒作"中国威胁",无端污蔑中方将稀土供应"武器化",还妄称中国是美国和欧盟"真正的挑战"。
如今,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的此番表态,更是让欧洲在稀土问题上的矛盾心态暴露无遗,一方面,欧洲实实在在地面临着稀土短缺的严峻挑战,急需中方放开稀土供应,以解产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其在言语和姿态上却又不自觉地流露出高高在上的命令口吻,缺乏应有的尊重与诚意。
这不禁让人质疑,欧洲在渴望解决稀土难题的同时,是否真的愿意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中方进行对话与合作。
面对欧洲的诉求,中方也迅速作出了回应,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方要求国内稀土行业公司,向官方提交掌握稀土专业技术的员工名单,部分专家甚至被要求上交护照,其出国旅行需提前申请批准。
我国的这个政策的改变,说明并没有向欧洲各国妥协,而是已经做出了防范措施,防止稀土提炼的科研人员对外泄露技术。
中国的技术一旦泄露,将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巨大影响,这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并非是要牢牢抓住稀土不放过别人,而是中国的一种自保。
过去,欧洲和美国等国家,不断的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如今又是关税战,亚太布局,如果没有像稀土这类把柄,又怎么去维护自身的权益。
中国向来都是以平等合作的前提下去维护国际关系,虽然技术是我们的,但是只要你们友好的交易,我们是永远敞开市场大门的。
可是如果想要借此攻击中国,那么这个交易我们就不要做了,毕竟谁也不会把武器零件卖给敌国。
中方在稀土管控方面一直很严格,不仅在材料出口环节设置了严格门槛,对稀土技术的外流也保持着高度警惕,严防死守每一道防线。
中国并非握着稀土不放
事实上,稀土并非中国一家独有,在整个世界,有很多国家都有不少的稀土储蓄量,就比如美国。
只是,储蓄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要有技术,没有高超的提炼技术,即使守着一座稀土山,也只是"废土一块"。
中国之所以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关键在于我们掌握着全球87%的稀土加工产能和91%的精炼能力。
这一强大的产业优势,使得中国在短期内成为全球难以替代的稀土供应大国,也正因如此,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纷纷试图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在稀土开采和生产领域乏力,妄图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
其中就比如欧盟,他们已经计划在2030年实现10%稀土本土开采、40%本土加工、25%回收利用。
中国的稀土并非单方面的制裁,我们有着充分的考虑,稀土作为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与战略安全。
合理的管控稀土有着维护战略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对于未来战争也是全方位的把控,因为稀土在军工制造实在太过于广泛。
近年来,欧盟和美国在中国台湾和中国南海地区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过于嚣张,对于这样一群国家,我们又怎么可能会彻底开发稀土市场。
中国的稀土出口一直都具备合理性,并不像他们所说的破坏了国际市场,而且我们始终秉持着负责任的态度,以理性、客观的方式回应着国际社会的关切。
就在6月26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明确提到,中方已经依法批准了出口至欧洲的一定数量的稀土合规申请,并承诺将依法依规不断加快对稀土相关出口许可申请的审查。
这就说明了中国对于出口稀土的合理性,如果即便是这样,欧盟还想用30天来施压,那就不要怪我们以后不客气了。
个人观点
回顾历史,类似的资源问题实在太多,如今已经是全球化社会,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资源的分配交易问题成为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障,除了用于军事,更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比如石油,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产油国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应对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低价掠夺,联合实施石油禁运政策。
这个措施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西方国家的经济受到了重创,陷入了严重的能源危机,从而引发经济衰退的危机。
从那个时候,各国就已经意识到了资源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美国更是守着中东丝毫不敢松懈。
如今的稀土,就好比曾经的石油,西方国家自己无法提炼,就只能依靠中国进口,这就使得他们一直不满意当下现状,不断的向中国施压。
然而,中国并不是中东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五常之一,我们不会服输,永远会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和他们谈合作。
展望未来,如果欧盟真心的想要稀土,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放正自己的姿态,不要出言威逼,这样对谁都不好,极有可能将这场买卖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