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加拿大儿童梦想之地的尼亚加拉海洋乐园(Marineland),如今正陷入一场关于"生命与金钱"的争议。面对财政危机与动物保护法的双重压力,园方声称园中白鲸将可能"被迫实施安乐死"--但是原本园方可以通过出售这些白鲸到中国来自救,但是这一方案遭到了加政府的拒绝。

从家庭乐园到丑闻中心

Marineland建于1961年,坐落在安大略省尼亚加拉瀑布旁,占地超过1000英亩,曾以"海豚表演""海洋过山车"等项目吸引无数家庭游客。然而,在这片闪烁霓虹与游客笑声背后,隐藏着长期的动物虐待与财务危机。

据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披露,自2020年以来,安大略省动物福利服务机构(Animal Welfare Services)已对该园进行了超过200次调查与检查。

2020年,调查人员认定园内海洋动物"因水质恶化处于痛苦状态";虽随后安装了新过滤系统,但在2024年,Marineland仍被法院判定虐待三只黑熊--它们长期被关在狭小笼舍内,缺乏饮水与活动空间。

统计显示,自2019年以来,该园已有20头鲸类死亡(包括1头虎鲸与19头白鲸)。园方辩称这是"自然生命周期",但公众已难再信服。

濒临破产:拒批出口中国后,园方威胁"杀鲸"

随着游客人数骤减,Marineland今年春天首次未对外开放。尼亚加拉瀑布市长吉姆·迪奥达蒂(Jim Diodati)悲叹道:"他们现在几乎是在烧家具取暖--园方真的没钱了。"

为筹措资金,园方向加拿大渔业部申请许可,计划将30头白鲸出售至中国珠海的一家海洋主题公园。然而,渔业部长乔安妮·汤普森(Joanne Thompson)拒绝了申请,称该园同样以"公众娱乐"为主,难以保障动物福祉。

多家动物组织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出口至中国的计划"本质上是延续囚禁与表演"。但上周,Marineland突然致信政府,警告若无资金支持,将考虑对白鲸实施安乐死。信中写道:"动物的命运将是部长决定的直接后果。"

汤普森随即严厉回函:"你们多年饲养这些动物,却没有制定任何替代方案。这一责任不应由加拿大政府替你们承担。"园方拒绝回应媒体询问,鲸群的现状至今不明。

各方角力:救援、收编或监管接管?

前首席训练师菲尔·德默斯(Phil Demers)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中国方案被否后,唯一现实出路可能是由多家美国水族设施联合接收白鲸。"这些动物必须马上离开那里。最理想的结果是,让它们尽快脱离Marineland的水池。"

动物保护组织则呼吁省政府依据《省级动物福利法》(PAWS Act)直接接管鲸群照护。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加拿大分部执行主任科林·萨拉瓦纳穆图(Colin Saravanamuttoo)怒斥:"这是Marineland、省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的推诿游戏。福特省长必须停止踢皮球。"

海豚与鲸鱼保护组织(WDC)亦致信省府,要求对每头鲸进行独立兽医评估,确保"人道而富有同情心的处理"。

另一个可能的安置地,是新斯科舍省正在建设的鲸类庇护区(Whale Sanctuary Project)。
不过,该项目负责人查尔斯·维尼克(Charles Vinick)表示,庇护区要到明年夏天才能启用,只能接纳8至10头鲸。"没有任何开放的庇护地能立即容纳30头鲸。眼下我们唯一能做的,是拖延灾难的到来。"

生命的倒计时

多数专家认为,Marineland所谓"安乐死威胁"更多是财政与舆论博弈的筹码。前员工德默斯直言:"这是虚张声势--但每拖一天,鲸群都在受苦。"

而时间,正在快速流逝。在这场由破产、监管与动物伦理交织的风暴中,30头白鲸的命运不仅考验着一个濒危乐园,更拷问着整个社会的良知。

正如鲸类庇护区负责人所言:"要让这些生命过上应得的生活,靠的不只是一个人或一个机构,而是一整个文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