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交锋来了!双方都是"老将"出马,胜负很快就将见分晓
中美双方代表再度碰面,会擦出怎样的谈判火花?11月10日的关税大限逼近,又能否在此之前打破僵局?
中美将迎来新一轮经贸磋商
作为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建立后的关键一战,两位 "老将" 带领的团队早已摆开阵势,这场关乎双边贸易走向的博弈,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根据中方10月23日公布的消息,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将于10月24日至27日,在马来西亚拉开帷幕。
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再次"挂帅出征",美方则继续派出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这对"黄金组合"。
而这场 "老将对决" 的背后,是双方战略诉求的深度碰撞,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短期走向。
美国财长贝森特将访马来西亚
而谈判桌上的胜负,往往从双方主导者的战术风格中,就已初见端倪。
中方牵头人的谈判风格,早已在多轮交锋中得到充分展现 --
以静制动、坚守底线,总能在复杂的博弈中找到破局点。
在7月的斯德哥尔摩会谈中,面对美方提出的四项核心诉求,中方没有急于回应,而是先拆解美方诉求中的矛盾点,再结合中方核心利益逐一回应。
尤其在伊朗石油采购问题上,明确以 "主权国家能源安全需求" 为由拒绝妥协,展现出极强的战略定力。
伊朗能源出口中国
相比之下,美方代表团的战术则显得矛盾重重。
贝森特作为特朗普政府内部的 "温和派",曾成功说服总统暂缓高额关税90天,但他必须面对来自强硬派的内部压力。
更棘手的是,贝森特与格里尔、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之间存在明显的职责重叠与利益争夺。
这种内部分歧已在对日谈判中暴露无遗,甚至出现过当着日方代表的面公开辩论的尴尬场景。
这种内部不协调,很可能成为美方在本轮谈判中的致命短板。
美方经贸代表团曾与日方代表会谈
如果说战术风格是谈判的 "软实力",那么议题筹码就是决定胜负的 "硬实力"。
本轮谈判的核心战场依然集中在关税、稀土、芯片三大领域,双方的筹码分布已形成鲜明对比。
在关税领域,中方显然掌握更多主动权。
美方虽然仍持有 "加征关税" 的威胁筹码,但实际操作空间早已被压缩。
数据显示,此前的关税战已导致美国农产品订单大量取消。
农场主联名向国会施压,要求尽快与中方达成协议,这种内部压力让美方在关税议题上很难真正硬气起来。
稀土领域则是中方的 "王牌阵地"。
近期中方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规,将 "中国成分占比0.1%" 纳入管控范围,对涉军用途和先进芯片研发实施逐案审批,这一措施直接击中美方军工和半导体产业的 "要害"。
中方精准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美方曾试图通过自主开采摆脱依赖,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对中国稀土精炼技术的依赖,贝森特在斯德哥尔摩会谈后坦言,美方在稀土问题上 "缺乏有效反制手段"。
芯片领域的博弈,则呈现胶着态势。
美方此前升级芯片出口管制,试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但中方的反制措施同样精准有力。
针对美国半导体企业的反垄断立案调查,让美企面临年损失数十亿美元的风险,迫使美方不得不重新评估技术封锁的代价。
伦敦会谈中,双方已就芯片管制议题达成初步讨论框架,本轮谈判很可能在此基础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中方对英伟达启动反垄断调查
而11月10日的关税暂停期限,成为悬在本轮谈判头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让双方的时间压力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
对美方而言,时间紧迫性尤为突出,多重因素交织让其难以承受谈判破裂的后果。
国内政治层面,中期选举的临近,让农业州的选票变得至关重要。
这种内部政治压力,迫使美方必须在关税大限前取得实质性成果。
如果无法在11月前延长关税暂停期限,美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这对本就增速放缓的美国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经济全面承压
与美方的焦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方的从容布局。
中方早已提前构建产业链缓冲机制,稀土管制政策经过精准测算,芯片自主化研发也进入关键窗口期。
即使谈判未能如期达成共识,中方也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应对外部冲击。
这种战略缓冲能力,让中方在时间博弈中掌握了绝对主动权,能够更加理性地推进谈判进程。
中方在经贸领域从容布局
最后,跳出具体议题的攻防,来看本轮谈判的胜负本质,就会发现:
美方的核心诉求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维持自身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垄断地位,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的组合拳,将中国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
而中方的战略目标,则更加清晰务实:打破贸易壁垒,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经贸关系回归互利共赢的轨道。
从建立磋商机制到推动关税减免,从稀土管制到芯片反制,中方每一步动作都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
这种清晰的战略定位,让中方在谈判中始终保持方向感,避免陷入美方设置的议题陷阱。
中方已与美方举行了多轮磋商
随着第五轮谈判的开启,中美双方的博弈已进入关键阶段。
中方的沉稳布局与美方的内外承压,形成鲜明对比。
这场 "老将对决" 的结果虽然尚未揭晓,但从战略定力、筹码储备和时间主动权来看,中方已占据相对有利地位。
无论谈判结果如何,有一点已经明确:单边主义的贸易政策早已行不通,平等协商才是解决经贸分歧的唯一出路。
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经贸关系的稳定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中美关系深刻影响全球
期待这场在马来西亚举行的谈判,能够成为中美经贸关系重回正轨的新起点,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没有真正的 "赢家通吃",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