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5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公布了一则喜讯。本月底,《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将在我国香港地区举行,届时将有60多国代表以及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奔赴香港出席,王毅外长也会亲自出席。

从2022年开始,中方牵头推动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并得到了20多国的积极拥护。经过近3年的筹备,国际调解院的基础框架搭建完成,已经具备运行的成熟条件。

王毅外长

国际上解决争端的政府间组织其实并不少,例如国际法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等。这些机制虽然参与国家众多,但存在两个明显缺陷。一个是解决争端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对抗色彩太强,这导致争端解决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引发国与国甚至阵营之间的对抗。例如世贸争端解决机制,上诉周期普遍以数年计。

但国际调解院重在"调解"二字,核心理念便是以和为贵,平衡了各法系,但同时保留了国家主权优先原则,最大程度提高了争端的解决效率。而且调解的方式,对抗色彩弱,执行起来更加容易。就算调解不成功,也算是为争端各方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能够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至少比"对薄公堂"好得多。

世贸组织

另一个是西方国家话语权过重,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美国阻挠新法官的任命,导致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长期陷入停摆,现在该争端解决机制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象征意义,各国上诉更多时候是争取占据舆论高地,并不寄希望该机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调解为核心的国际调解院成立,与现有国际争端解决体系形成了互补,更是响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此前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主导权长期被西方垄断,而且上诉的政治以及经济成本过高,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友好。所以中国牵头提议成立国际调解院时,迅速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国际调解院

筹备期间,有20多国明确拥护中方的倡议。这次签署协议,有60多国代表出席,而他们既然愿意出席,自然就是有成为该组织成员的意愿。另外,以联合国为代表的约20个国际组织将派高级别代表出席,说明国际调解院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发言人毛宁的介绍,这次出席的国家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显然美国不在其中。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看来,这是中国打破西方主导的旧秩序的里程碑事件。过去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大多由西方国家主导,在规则制定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更符合西方国家的利益,甚至成为个别西方国家的地缘工具。中国牵头成立的国际调解院,则是在真正的践行多边主义。所以在美国的视角中,国际调解院既是在冲击西方主导的旧秩序,同时也是在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美国

不过多极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寻求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化,更是绝大部分国家的现实诉求,美国不顺应大势,其结果只会是陷入自我孤立。

总的来说,国际调解院的成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方正在言行一致的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对我们,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同时也说明,在自身国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变得越来越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