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上台执政已经进入第四个月,但在中美关系"选择"上仍然受到考验,日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的时候,他才吐露了"立场"。消息人士表示,韩国现在正在遭受一个大的危机,就特朗普的"新贸易协议"签字。之前韩国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给美国,但现在美国要求将这些投资协议都实现"文本化",还要在未来拿走90%的利润。消息一出让韩国企业纷纷抱怨,李在明日前也表示他暂时不会签署这些文件,跟美国继续谈判。
18号,美媒《时代》采访了李在明本人,他提到最近和美国热门的签协议事件。虽然不久前李在明率团访美并与特朗普正式会面,期间两人相谈甚欢,但最终没有发表任何共识性文件,让韩国的亲美官员纷纷表示不满。对此李在明解释,现在不可能和美国签署贸易协议,否则他将会被弹劾,美国的要求太苛刻了。在谈判期间,特朗普甚至建议首尔将美军基地租用的土地"归美国所有",但如果他们真的拿到,必须要"交税"。
在谈到最关键的中美关系选择问题上,李在明表示希望将韩国定位为连接东西方的 "桥梁",以避免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新时代大国竞争中陷入"关系失控"的局面。他用两个词形容就是"站美国一边""必须要妥善处理对华关系"。提到这个问题,李在明一再强调他们的基础需要"建立在美韩同盟的基础之上",就是价值观等问题,但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很深,所以他也提及在经济问题上希望欧洲能"理解韩国和中国的关系"。
但韩媒认为,李在明这种态度在实施中面临重重阻碍。美国在同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对韩国外交政策有较强影响力。美国推行对华遏制战略,在贸易、科技、军事等领域对中国全面施压,期望盟友紧密配合。韩国若在对华关系上与美国不一致,可能遭受美国经济制裁、军事压力和政治孤立。美国对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的施压,以及对韩国企业在美投资、贸易设置障碍,都是潜在威胁。比如美国推行"印太战略",构建以美国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要求韩国等盟友配合,在半导体等关键领域限制对华出口。
这让韩国企业陷入两难,遵循美国要求,将失去中国市场;不配合,则面临美国压力。李在明提出妥善处理对华关系,旨在平衡美国战略要求与韩国经济利益,维护韩国企业在华市场份额和供应链稳定。再加上国内政治势力分化严重,亲美派、保守派和民族主义势力,对李在明外交政策存在不同意见。亲美派倾向全面倒向美国,保守派在外交政策上立场保守,民族主义势力则强调韩国国家利益和主权独立,各方利益诉求冲突,想做到他说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