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欧围绕着电动汽车关税的谈判进入到最后时刻,欧盟开始不择手段了。

日前,欧委会试图越过中方谈判的合法代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和中方一些私企私谈,试图获取谈判优势。

欧洲议会

欧盟的小算盘并不复杂,既然和中国的集体谈判占不到便宜,那就各个击破,找一些有压力的企业单独谈。表面上看,企业和欧盟单独达成价格承诺是一条捷径,只需要在欧盟市场上稍微抬高价格,就能避免高额关税。

但这可不是简单的"各退一步"。欧盟后续的动作还包括,以"私下媾和"为要挟,迫使这些企业在欧洲投资建厂,实现欧盟内部的产业重构,以便在未来更好地跟中国竞争。

最后的结果就是,中企的经验、技术都将被欧盟"摘了果子",就算欧盟无法完美复刻中企的崛起,起码也能在后续跟中方的谈判中,掌握更多底牌,方便在我们面前要价。

这一消息立即在国内舆论场引发了强烈反响。随后,美媒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称中方已要求本国制造商暂停所有在欧盟的新开发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产品发布、扩充产能等。

而在中方的反制措施迅速到位之后,眼看着丑行败露的欧委会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商务部

10月25号,欧委会对外宣称依照世贸组织规则,欧委会有权分别同中国机电商会,以及参与调查的不同企业进行对话和谈判。对此,我国商务部明确回应称,中国机电商会已经获得了不同类型中企的充分授权,而中欧双方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多轮磋商取得一定进展。

我商务部明确警告,欧方此举是在动摇彼此信任,干扰磋商进程,将为价格承诺协议的后续执行以及监管工作增加更多行政成本。

而就在商务部做出强硬回应的同一时间,欧盟计划首次派技术团队前往中国,同我方就价格承诺继续推动谈判进程。这也是欧盟在关税谈判开始之后,首次展现出"就事论事"的积极动向。

很明显,"挖墙脚"失败重挫了欧委会的嚣张气焰,被我方当众揭穿老底更是让欧委会颜面扫地,以至于欧委会不得不搬出"世贸规则"充当自己最后的底裤。但最终,还是要按照中方希望的回到桌面上谈判。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应近期中欧经贸争端相关提问时表示,欧方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加征关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破坏欧盟的营商环境,动摇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决心,削弱欧盟有关产业的竞争力,破坏全球产供链的稳定,是损人不利己的。我们敦促欧方拿出实际行动,同中方相向而行,通过磋商寻求解决方案,避免贸易摩擦扩大升级。为降低关税提高所带来的影响,中国车企也在加快采取相应措施。

欧委会这一举动,令人想到了20多年前的钢铁谈判,当时就是因为有人泄露中国钢材行业的各项情况和机密信息,并和一些小型钢铁厂私下交易,导致我国谈判一直处于被动局面,铁矿石价格直接针对性上涨,导致国内许多相关产业接连破产,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出口的新能源汽车

如今类似的情况又出现在新能源车领域。在前期艰苦谈判下,如果此时有中企在欧盟的诱导下单独行动,将破坏中方整体团结和谈判筹码,伤害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行业和国家利益。

总而言之,面对欧盟的施压与分化策略,中国新能源车企应在国家领导下,积极应对挑战。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决捍卫国家与民族的核心利益。只有这样的坚定与合作,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与成功,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