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罢免"完败后,赖清德又迎来1个坏消息 ,想要"过境"窜美,特朗普直接一口拒绝
2025年7月的最后一周,恐怕会成为赖清德政治生涯中最难熬的日子。先是民进党精心策划的"大罢免"行动在投票中全军覆没;紧接着,他期待已久的"过境"美国计划又被特朗普政府无情拒绝。
这一连串打击来得又快又狠,把这位自诩为"务实台独工作者"打得晕头转向。更讽刺的是,就在赖清德内外交困之际,远在南太平洋的英国防长约翰·希利居然跳出来叫嚣"准备在台海参战",这种不着调的表演,简直就像是在赖清德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场让民进党颜面扫地的"大罢免"。说实话,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透着股邪乎劲儿。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寻求合作才对,可赖清德当局偏要反其道而行,搞起了政治清算。表面上是由一些所谓的"民间团体"发起罢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民进党在背后操控。
特朗普(资料图)
结果呢?26日开票结果一出来,24场罢免投票全部失败,这种一边倒的结果,简直就是在抽民进党的耳光。
就是民众对赖清德当局的愤怒大爆发。想想也是,自从上台以来,赖清德团队就没干几件正经事。整天忙着用司法手段打压政敌;在两岸关系上更是变本加厉地搞对抗,把中国台湾地区往火坑里推。
看看现在台湾的经济状况就知道,物价飞涨、薪资停滞,年轻人看不到希望,谁还有心思陪政客玩这种政治游戏?
就在赖清德被"大罢免"失败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另一个打击接踵而至。赖清德原本计划8月份窜访南美时"过境"美国纽约,结果被特朗普政府直接拒绝。这个消息太有意思了,要知道以往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过境"美国,虽然中方坚决反对,但美方通常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次倒好,特朗普政府连这点面子都不给,直接一盆冷水浇下来。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表态也很值得玩味,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官方往来。这话说得够硬气,但更关键的是美方的态度转变,说明在美国人眼里,赖清德这个"台独"标签已经成了负资产。
特朗普(资料图)
说来也是讽刺,赖清德一直把美国当成最大的靠山,结果在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美国人却躲得远远的。特朗普政府的这个决定其实很好理解:现在中美关系正处于微妙时期,双方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博弈虽然激烈,但都在努力避免直接冲突。这种时候,谁会为了一个不听话的"棋子"去冒险?更何况赖清德这个"务实台独工作者"的名声在外,美国人精着呢,知道这种人最容易惹麻烦。所以干脆来个冷处理,既不得罪中国,又让赖清德碰个软钉子。这种操作,简直就是给"倚美谋独"路线判了死刑。
就在这一连串打击之后,又冒出来个英国防长约翰·希利,在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上发表了一番高论。这位老兄信誓旦旦地说,如果台海爆发冲突,英国和澳大利亚已经准备好参战了。这话听起来挺唬人,但仔细一想就发现漏洞百出。先不说英国现在那两艘三天两头出故障的航母靠不靠谱,光是中英之间的军力对比就够悬殊的了。更搞笑的是,希利说完狠话后可能自己也觉得太夸张,赶紧找补说这是"泛泛而谈",还是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活脱脱就是一场政治作秀。
特朗普(资料图)
其实英国人的心思很好猜。脱欧之后,英国的国际影响力直线下滑,经济也不景气。这种情况下,只能紧紧抱住美国大腿,在亚太地区刷存在感。问题是现在的英国早不是当年的"日不落帝国"了,连自家航母都经常趴窝,还谈什么介入台海?约翰·希利这番话,与其说是对中国的威慑,不如说是给国内选民看的政治表演。澳大利亚人的反应也很说明问题,当时在场的澳大利亚副总理理查德·马尔斯就没跟着附和,可见美国的这些盟友心里都清楚,台海问题不是他们能插手的。
说到底,赖清德当局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无解的死局。继续搞"台独"挑衅,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想要改弦更张,又放不下"台独"神主牌。这种进退两难的处境,恰恰是历史对分裂势力的无情审判。
台海的未来其实很清晰: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企图分裂国家的行径都注定失败。赖清德当局现在的困境,不过是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注脚罢了。对台湾同胞来说,与其被少数政客绑架着走向绝路,不如主动把握机遇,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