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一起跨度长达 12 年的恶性案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北京男子顾某在收养 5 岁女童小优(化名)后,利用共同生活的便利,对其实施了长达十余年的性侵。直到小优上中学,向同学透露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一张承载着痛苦的 "小纸条",才让这起罪恶行径浮出水面。
2003 年,5 岁的小优被顾某收养,本以为迎来温暖的家,却不想陷入了噩梦般的深渊。顾某在共同生活期间,多次对年幼的小优实施奸淫,这种侵害持续到小优上中学。2015 年,已经上中学的小优向同学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同学立即向班主任反映。班主任高度重视,迅速向学校政教处主任汇报,政教处主任在与小优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校长汇报,并联系了司法所。司法所工作人员随即前往派出所报警,至此,这起长期侵害案件终于进入司法程序。
警方调查发现,顾某的魔爪并非只伸向小优一人,他还对另外 4 名未成年女孩实施了性侵害,受害者总数达到 5 人。2025 年,顾某因犯强奸罪、猥亵儿童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为他的滔天罪行付出了沉重代价。
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学校老师的及时报告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中,相当比例的线索来源于医院和学校,而这背后是 "强制报告制度" 在发挥作用。
2020 年 5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九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的各类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以及面临不法侵害危险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在小优的案件中,班主任、政教处主任等学校工作人员严格履行了强制报告义务,通过层层上报,让司法机关及时介入,不仅让小优脱离苦海,更揪出了另外 4 名受害者,避免了更多孩子遭受伤害。正如检察机关所言,有效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是及时发现、制止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举措,也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守护。强制报告制度的出台,就是为了打破侵害未成年人案件 "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 的困境。
医院、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行业,是发现侵害线索的前沿阵地。当医生、老师、保育员等从业人员发现孩子身上有不明伤痕、行为异常、情绪低落等情况时,他们不仅是职业要求,更是法律义务,必须及时报告。这不是 "多管闲事",而是对生命的敬畏,对正义的坚守。
数据显示,自强制报告制度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通过该制度发现的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数量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了及时救助,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严惩。这一制度正在成为保护未成年人的 "保护盾",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顾某案虽然令人痛心,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强制报告制度的强大威力。它提醒我们,保护未成年人,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未成年人的 "守护者",当强制报告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防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