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遭遇"逼宫"的日本首相石破茂终究还是扛不住了,失去和美国硬碰硬的底气后,火速和美国签署了贸易协议,甚至还接受了一系列的严苛条件。那么强硬了3个月的石破茂为何现在选择"投降"?这是否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呢?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当地时间7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布,他和日本已经达成了贸易协议,将对日本实施15%的"对等关税",并对美国放开汽车市场。此外,日本政府还将陆续对美国本土投资5500亿美元,按照特朗普的话来说就是:在他的指示下,日本选择了妥协,而这些投资美国将获得90%的利润,美日贸易协议将创造数十万工作岗位,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日本政府也承认特朗普所言非虚,但石破茂却强调,15%的关税是拆分来计算的,其中12.5%是特朗普政府砍掉一半对日本汽车的关税制裁,剩下的2.5%才是对日本加征的关税。至于前段时间特朗普指责日本不购买美国大米解决米荒的问题,日本政府也做出了妥协,将以零关税的最低限度从美国进口大米,算是给特朗普的"面子"一个交代。

那么问题来了:一直在关税问题上强硬的石破茂为什么突然选择妥协呢?说到底还是和他输掉了参议院选举有关。在7月20日参议院选举前夕,石破茂依旧强硬喊话,表示美日谈判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坚决不会对美国退让。

按照石破茂的设想,自己政治根基太浅,常规的亲美路线是走不远的,所以他在去年二次上台后就塑造了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强硬首相人设,而特朗普挑起的关税战就是他展示自己的"舞台"。只可惜,石破茂低估了日本政治体系的复杂,也高估了自己,在此次参议院选举中,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联盟在席位上未能过半,石破茂选举失利。

事实上,几乎没人看好石破茂选择的执政路线,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经殊为不易,现在参议院落选成了"最后一根稻草",继续和美国对着干的心气儿已经被熄灭了,所以才会和美国这么快达成协议。

然而日本民众对15%的"对等关税"结果并不买账,根据最新的日本民调数据显示,78%的人认为和美国签署贸易协议会对日本经济造成难以承担的影响;10.7%的人认为,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有待关注;仅仅8.8%的受访者认为问题不大。

事实上,不仅大部分日本民众表示不满,日本政府内部也呈现激烈的对峙情况。据澎湃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22日下午,一些年轻的议员聚集起来召开会议,明确表示石破茂如果不主动辞职,那么他们将采取行动。此外,自民党内部现在也乱成一锅粥,但对石破茂执政已经明显不再认可,一场"罢免首相"的签名运动正在酝酿之中。

然而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日本首相是谁根本无关紧要,特朗普需要的是石破茂低头,进而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其他国家看看强硬3个多月的日本已经妥协了,它们如果继续拖时间到8月1日,一定会付出惨烈的代价。

现在日本已经妥协,接下来只要搞定了韩国、欧盟,那么特朗普掀起的这场关税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一半。至于税率多少的问题,大概率不会比日本低,在15%至20%之间浮动。尤其是欧盟,特朗普在此前的北约峰会上已经明确要求各方将国防预算提升到GDP的5%,这意味着欧盟将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

韩国的情况要复杂一些,虽然李在明在争取14%的税率,但在谈判的同时,还希望从美国手中拿回战时指挥权。原本在2012年美国就应该将战时指挥权移交给韩国,但美国一直找各种理由拖延,现在李在明直接把问题摊在明面上,摆明了就是告诉美国:只要交换战时指挥权,韩国可以妥协并"割肉"。毕竟特朗普年纪已经79岁了,这几天还被诊断出患有静脉疾病,最多干一届就走人了,关税战熬一熬也就3年多,但兵权拿回来可是永久的事儿。

总的来说,日本的妥协是一个"风向标",随着8月1日第二轮关税制裁倒计时,各方是继续跟随中国脚步硬抗,还是主动妥协就看它们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