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防长辛格 图源"南亚那些事"微信公众号

停火协议或许暂时结束了双方的敌对状态,但近期出现的裂痕表明,这两国可能再次开启军事冒险主义行径。

综合近期有关国际智库及媒体的分析报道显示,印巴敌对情绪激烈,好战调门高企,都在为应对下一次冲突做准备,形势极为严峻。

印巴两国首都发生的恐袭爆炸事件,加剧了这一冲突频发地区的紧张局势。

11月10日,印度首都德里历史悠久的红堡外发生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5人死亡。

印度反恐机构已锁定涉嫌实施自杀式袭击者及其同伙,并表示两人均来自印控克区,均受巴三军情报局在阿富汗以及土耳其的力量所操控。

德里汽车爆炸事件发生仅一天后,巴首都伊斯兰堡地区法院外就发生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至少12人死亡。

巴当局已逮捕4名与该袭击有关联的巴塔成员,并指控袭击者均来自阿富汗,并受印度情报机构研究与分析局的操控。

尽管这两起爆炸事件被认为互不相关,但印巴均指责对方系幕后元凶,双边关系骤然紧张。

半年前,这两个核竞争对手曾爆发激烈交火,当时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后,争议地区克什米尔的紧张局势达到顶点,爆发自1999年卡吉尔冲突以来烈度最强的冲突。

最终,两国虽通过秘密渠道谈判,于5月10日达成停火协议,暂时终止了敌对行动,但近期的裂痕显示,两国可能再次采取军事冒险主义行为,这将对地区及全球和平造成严重后果。

巴智库"研究与安全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与上一季度相比,2025年第三季度巴恐袭事件数量大幅上升,主要肇事者为巴塔和俾路支分离主义组织。

这一局势可能为印度比哈尔邦议会选举中的反巴言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此次选举中,巴基斯坦被描绘成印度国家安全的威胁。

印巴两国之间的好战言论,凸显了双方潜藏的紧张态势。10月初,印度陆军参谋长乌彭德拉·杜维迪表示,若巴不停止"由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该国将面临从地图上消失的风险。

几天后,巴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称,与印度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真实存在,且巴基斯坦"将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战果"。

此类煽动性言论源于双方数十年来在领土争端中相互指控支持恐怖主义的行为。

巴基斯坦指控印度支持巴塔和俾路支武装分子;而印度则声称,巴支持"抵抗阵线"、穆罕默德军以及虔诚军等恐怖组织。

当前,政治利益的诱惑超过了缓和局势的呼声,因此短期内双方都没有退让的动力。

在印度的选举政治中,巴基斯坦仍是右翼人民党政府赢得选举的关键变量。11月比哈尔邦议会选举中人民党以绝对优势获胜,便是这一现象的例证。

在巴基斯坦方面,军方警告称,若未来与印度发生冲突,将引发"灾难性的破坏"。这一表态既迎合了国内民众的情绪,也确立了军方作为国家主权"非政治性捍卫者"的形象。

11月23日,印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在新德里举行的信德族社区活动"信德族大会"(Sindhi Samaj Sammelan)上讲话表示,他这一代的信德族印度教徒从未完全接受信德省归入巴基斯坦的事实。

他说,"如今,信德省的土地或许不属于印度,但从文明层面而言,信德永远是印度的一部分。至于土地,边界是可以改变的。谁知道呢,或许明天信德就会重新回归印度。"

报道称番言论,其目的可能是通过提出历史和文化主张来争取政治支持。

巴基斯坦外交部随即强烈谴责辛格的此番"妄想且具有危险修正主义色彩的言论"。

巴外交部在声明中指出,此类言论暴露了印度"扩张主义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心态",称这种心态"试图挑战既定事实,明显违反国际法、公认边界的不可侵犯性以及国家主权原则"。

声明称:"我们敦促拉杰纳特·辛格及其他印度领导人停止发表威胁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煽动性言论。

对印度政府而言,更具建设性的做法是专注于保障本国公民,尤其是弱势少数群体的安全。

印度应追究那些煽动或实施针对少数群体暴力行为者的责任,并解决源于基于信仰的偏见和历史歪曲的歧视问题。"

声明还补充道,印度"还应妥善处理其东北部地区人民长期以来的不满。该地区许多人仍面临系统性边缘化、基于身份的迫害以及由国家支持的周期性暴力"。

"我们呼吁印度采取切实措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以及被占领土克什米尔人民的意愿,真正解决查谟和克什米尔争端。"

"巴基斯坦始终致力于在正义、公平和既定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与印度的所有争端。与此同时,与以往一样,巴基斯坦决心捍卫本国的安全、国家独立和主权。"

印巴双方的此次交锋使双边关系进一步绷紧。

分析称,令人担忧的是,此类言论出现的背景是两国已降低外交关系级别。有关各方详细罗列了可能引发印巴冲突的导火索。

一是跨境恐怖袭击增加。恐怖组织发动的跨境袭击增多,可能使任何一方在国内民粹言论的推动下找到调动军队的借口。这可能包括对锡尔克里克(爵士湾)等争议地区发动军事打击,以击退或威慑其所谓的"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

二是沟通渠道缺失。由于双方明显缺乏沟通,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上升,而这可能将两国推向战争边缘。

三是《印度河用水条约》暂停。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分水条约》自4月以来已暂停执行。这一问题已成为潜在爆发点。巴基斯坦多次警告,印度任何改变水利设施的举动都将构成战争行为,且目前没有迹象表明印度计划恢复该条约。

四是核战争常规威慑力减弱。自5月以来,核战争的常规威慑力也有所减弱。无人机作战、网络行动以及监控力度的加强,意味着两国决策速度已超过外交进程。要化解潜藏的紧张局势,仅靠脆弱的停火协议远远不够。

对于寻求防止核扩散和战争的国际社会而言,南亚地区存在着对和平构成生存性威胁的风险,这既值得警惕,也令人担忧。

上述因素表明,印巴冲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很大。地区有关各方应开展预防性外交,并对冲突态势进行实时监控,以防止战火再次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