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一】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民主党议员们近日用一份长达91页的报告,痛批特朗普政府的种种保护主义行径。几乎同时,《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新公布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中国顶尖大学的排名也有所上升。观察者网此前对两件事都进行了深度报道。

美国《时代》周刊7月16日借该报告发文称,在中美竞争日趋激烈之际,特朗普不断攻击本国高等教育,可能会削弱美国与中国竞争的能力,还把报告中所说的"将全球领导权拱手让给中国"放进了标题。

观察者网国际时政评论员指出,特朗普的这些保护主义行径在全球范围内都遭到了广泛的批评,但因为现在美国国内的"政治正确",美国民主党议员批评时竟还不忘搬出中国。而且,这些民主党人心中所想的"全球领导权"实质是全球霸权,"让"出来中国也不会"收",它与中国在很多领域"做好自己的事"而实现的全球领先不是一回事,更与中方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格格不入。但《时代》周刊对美国相关问题的批评揭露,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在撤退,中国在前进"

"在我们撤退之际,他们却在扩大影响力。"美参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珍妮·沙欣(Jeanne Shaheen)主导的报告中写道,从媒体广播到医疗项目,再到开发援助,当美国取消或削减国际项目时,中国就会迅速补上。

《时代》周刊注意到,这份报告是在众议院共和党人近期提出一项拨款法案之后发布的,其中包含了进一步削减对外援助的条款。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大外交努力、开放旅游业,并持续提升本国大学在全球的声誉。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增加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大科研经费支持、积极引进海外师资,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最近,这种战略看到了回报。美国媒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编制的2025-2026年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中国大陆和香港共有15所高校跻身全球百强。其中,清华大学在榜单中排名最高,从第13名上升至第11名,北京大学的排名从去年的第31名升至第25名,浙江大学也从第51名前进到了第45名。值得注意的是,七年前,能排进全球前100的中国高校仅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时代》周刊指出,虽然美国高校依然占据前十名,但排名的变化表明,在特朗普政府对美国高校进行打压之际,中国高校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随着美国在特朗普政府的带领下从全球领导地位撤退,中国已做好准备、打算积极利用美国的'战略真空'。"民主党人在报告中警告称,特朗普对高等教育的打压"为人才流失埋下隐患"。

"当中国描绘一个'抛下美国'的未来愿景时,美国政府放弃全球领导地位很危险,这将让美国民众付出真正的代价。"沙欣说。

特朗普的高压政策包括削减数十亿美元的科研资金、限制国际学生,尤其是针对哈佛大学等美国精英大学。虽然哈佛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榜单中仍位列第一,虽然今年的排名尚未完全体现特朗普政策的直接影响,但专家认为,这场高等教育之战可能会加速亚洲(尤其是中国)高校的全球吸引力,同时让国际学生对赴美留学望而却步。亚洲多所高校已开始想办法吸引考虑外流的美国人才,向受到特朗普压迫的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发出了转学邀请。

"中国大学的全球影响力正在缓慢而长期地稳步增强,"牛津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西蒙·马金森说,"而美国高等教育的动荡只会加快这一趋势。特朗普政府为国际竞争对手创造了一个可供填补的空间。"

特朗普政策加速美国人才流失

"早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前,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已在开始远离美国。"《时代》周刊援引数据称,在2019-2020学年,中国学生曾是美国国际学生中占比最多的人群,超过37万人。而到了2023-2024学年,这一数字已下降逾25%,印度学生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

1999年至2023年中国学生赴美人数变化趋势图 社交媒体

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2010至2021年间,约有2万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前往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

特朗普首次执政期间发起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加速了这一进程。当时,特朗普第一届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调查与中国有联系的科学家,将大量在美华裔科研人员置于"猎巫式"调查之下,导致数十名学者被起诉。最终,多数案件因证据不足被撤销,这一计划也于2022年被拜登政府叫停。

但批评者指出,"中国行动计划"存在种族歧视,其制造的恐慌在科研界产生寒蝉效应,迫使大量人才选择回流中国或前往其他国家发展,阻碍了美国的科研与创新。

2020年时特朗普第一届政府还推行了严格的签证政策,颁布第10043号公告,禁止就读于中国"军民融合"高校的中国学生进入美国或获得美国签证,导致1000多名中国学生签证被取消。

2021年拜登政府掌权后,美国大学协会、美国教育委员会等40多个协会对第10043号公告的"广泛适用"表示担忧。拜登5月恢复了中国常规签证服务,但没有撤销该公告。有报道称,中国留学生因此被拒签的情况持续到了2023年。

两国高校的合作也开始变得"冷淡"。过去一年,多所美国大学终止了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去年2月,因特朗普政府调查其与中国有关的未公开资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宣布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解除合作关系。随后的9月,佐治亚理工学院也因同样的原因结束了与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合作。

新一届特朗普政府最近几个月也升级了对国际学生的打击。5月,特朗普加强了对学生签证申请人的筛选,要求他们公开社交媒体信息,同时表示将开始"积极"撤销中国学生签证。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还将外国出生的持有美国绿卡的学生作为驱逐出境的目标,禁止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并威胁削减该校的联邦资助和合同。

这些做法的影响可能会是深远的。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兼职教授里克·卡鲁(Rick Carew)此前对香港《南华早报》表示,中国出生的学者为美国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两国之间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他们成为被美国政府审查的对象,而中国高校提供的丰厚资金支持以及能用母语教授下一代中国顶尖学生的机会,让这些中国顶尖学者更愿意回到中国。

前文提及的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指出,数以千计的中国研究人员已经返回中国。高等教育专家预计,未来中国申请赴美留学的人数可能进一步下滑,转而选择留在中国或前往其他国家。

北京一个留学展 美联社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被国际学生视为首选目的地,而且同时,美国高等教育也从国际学生身上受益匪浅,尤其是在财政稳定和研究上,"香港大学专门研究高等教育的副教授杨丽丽(音译,Lili Yang)告诉《时代》周刊,但特朗普的政策将"损害"这一点,"没有优秀的国际学生,美国的研究和技术可能会逐渐缺少人力,失去其全球领先地位"。

"高等教育从西方转向东方"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政府持续对高等教育尤其是科研领域进行着巨额投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72%。

过去五年,中国在科研领域的支出稳步增长且已收获了成果。2018年至2020年,中国发表了全球近1/4的论文,超过美国,并且此后一直保持着这一地位。

《南华早报》分析称,中国对科研的加码投入吸引了全世界人才的流入。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数据官邓肯·罗斯(Duncan Ross)去年对媒体表示,中国在国家、省级和城市层面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投资,"这并不是说美国高校变差了,他们也在进步,但亚洲高校进步得更快"。

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朗普已下令削减数十亿美元的联邦科研拨款,影响范围涵盖癌症、艾滋病、镰状细胞病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美国科学促进会上周分析称,特朗普的削减使1/3的基础科学研究面临风险,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预算可能被削减40%。

即使国际学生愿意冒险在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下赴美留学,专家认为,科研经费的减少也可能导致美国大学失去全球领先地位,甚至促使美国本土人才流向海外。今年3月,英国《自然》杂志的一项民调显示,75%的美国科学家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国际事务官菲尔·巴蒂(Phil Baty)分析指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心正在发生从西方向东方的结构性转变,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更远的地方"。

《亚洲时报》5月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称中国日益壮大的实验室、科研园区和大学生态系统正在孕育着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中国顶尖科研机构的全球排名不断攀升,中国研究人员在量子计算、AI和生物医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这些发展势头如果持续下去,中国可能很快就会在创新和科技的最高领域与美国匹敌,甚至超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