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7年,不许中国新建使馆,英首相继续头铁,中方准备算总账了
中国花钱购地,要在英国新建大使馆这事儿,被英国政府拖了一年又一年,如今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

英国首相斯塔默
原本英国首相斯塔默上台后,这事儿出现了一丝转机,结果没想到最近,英国又开始拿这事儿威胁上了。
就在近日,斯塔默宣称"不会因外界施压,就批准该项目",还扬言"英国不会被吓倒",有关中国新建使馆一事,将推迟到12月份再做决定。
说白了,英国这就是采取"拖延战术",不许中国新使馆建设顺利展开。
然而中方也没惯着,就在斯塔默喊话的前几天,中国外交部已就该项目拖延7年一事发出警告,痛批英方失信失德、毫无契约精神,敦促英方尽快兑现承诺,否则将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中方之所以把话说的这么重,是因为英方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忍无可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2018年,中国获得英国政府明确同意,买下一片历史悠久的地块用于建设新使馆。
设计方案不仅符合英国相关法规,还获得当地专业机构高度认可,建成后本将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外交馆舍。
按照国际惯例,外交馆舍建设审批本应高效推进,但英国却打破常规,将审批流程一拖再拖,让这场本应顺利的建设计划,陷入7年僵局。
而斯塔默政府的强硬姿态,则更是国内政治博弈的直接产物。
2023年,英方曾指控两名英国男子为 "中国间谍",但因缺乏证据,该案在2025年9月被迫撤案。
保守党借此猛烈抨击工党政府 "对华软弱",为平息党内争议并争取选民支持,斯塔默急需在涉华议题上展现强硬立场,使馆项目恰好成为其转移压力的抓手。

中国现在的驻英使馆地址
与此同时,英国方面近期还以所谓"安全威胁"为由,不由分说的制裁了11家中国企业,遭到中方坚决反对。
这种将外交议题工具化的操作,对中英关系制造了杂音,新账旧账攒在一起,中方警告"后果自负",绝不是一句玩笑话,倘若英方执迷不悟,那么中方也准备好是时候算总账了。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国的幕后干预,正让这场双边议题,沦为多边博弈的棋子。
今年6月,《泰晤士报》就披露,白宫以 "安全风险" 为由警告唐宁街,要求拒绝批准中国新使馆项目,甚至暗示这可能影响美英贸易协议落实。
美方所谓的 "安全担忧" 毫无根据,实则是忌惮中国在欧洲外交影响力的提升。

英国首相斯塔默和美国总统特朗普
而斯塔默政府显然屈从于这种压力,将美国的战略诉求置于中英双边关系之上,在表态中刻意加入 "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的内容,把无关议题强行与使馆项目挂钩。
从长远看,英方的政治操弄终将反噬自身利益。
历史早已证明,将双边关系工具化的做法没有赢家。
如今,英国经济增长乏力,亟需中国投资与市场提振活力,却在使馆项目上制造障碍,这种短视行为只会让英国企业错失更多合作机会。
更严重的是,英国的失信表现将损害其国际信誉,让其他国家在与英合作时,不得不考虑 "政治风险"。
斯塔默所谓 "不会被吓倒" 的表态,看似强硬,实则色厉内荏。

斯塔默内阁成员
在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国家能靠对抗与拖延获得利益,英国若真希望改善中英关系,就应摒弃政治操弄,履行国际义务,而不是"头铁"到底、一错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