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抢资源"是科幻片里的剧情,没想到美国现在正带着真金白银,在亚洲疯狂"扫货"稀土--刚和日本签5500亿美元合作协议,转头就跟澳大利亚砸85亿美元建工厂,还忙着给韩国、越南递橄榄枝,一副"不计成本也要抢到"的焦急模样。可这背后藏着的,是被中国产业链掐住喉咙的无奈,更给全球投资者指了条"稀土淘金路"。

先看看美国有多急:为了稀土,直接打破"只赚不投"的惯例。和日本签约时,不仅答应给日本出口美国的产品降关税,还让日本掌控投资方向,专门盯着稀土采矿、分离技术;给本土矿企开出110美元/公斤的保底价采购钕镨产品,这可是中国市场价的两倍;甚至让国防部掏出4亿美元,直接入股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就为了让工厂赶紧开工。更夸张的是,还搞起了"走私操作",通过泰国、墨西哥中转进口中国稀土,4个月走私量就超过去三年总和,连"伪装标签、拆解包裹"的招都用上了,焦急程度可见一斑。

美国为啥急成这样?核心是被中国的稀土管制打了个措手不及。今年10月,中国商务部连出三道公告,不仅管制稀土设备、技术出口,连含中国稀土成分超过0.1%的境外产品,出口都要拿许可证。这一下戳中了美国的软肋--它虽然能挖稀土,但92%的冶炼分离产能都在中国手里,自己提纯技术落后半个世纪,纯度只能到99.5%,而中国能做到99.9999%,成本还比美国低60%。更要命的是,F-35战机、核潜艇等军工装备需要的重稀土,美国100%依赖中国,没了这些"工业维生素",高端制造直接停摆。

-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图表

可美国在亚洲找稀土,堪称"四处碰壁"。找日本合作,日本有分离技术但没资源,只能靠进口矿加工,而且没有量产能力;找澳大利亚建镓精炼厂,澳大利亚有矿但环保成本是中国的4倍,建成投产至少要等1年;找越南谈合作,结果越南稀土储量被下调到全球第六,还缺绿色开采技术,根本接不住订单;就连拉着印度搞"印太稀土联盟",也因为印度内部矛盾多、不愿开放市场,进展缓慢。说白了,美国想在亚洲拼出一条"去中国化"稀土链,可缺了中国的全产业链能力,盟友们只能"各自为战",根本形成不了合力。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在犯"贱卖贵买"的老毛病。它加州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精矿,自己没法加工,只能以每斤9元的低价卖给中国,加工成磁体后再以高价买回来。现在想自建产业链,却发现光建一座完整的稀土工厂,就要花2500亿美元,还得等10-20年,而中国早已形成"矿山-分离-磁体制造"的全链条闭环,北方稀土、中国稀土集团两家就掌控全国大半产能,重稀土市占率高达70%。这种差距下,美国越焦急抢资源,越凸显中国稀土产业链的不可替代性。

对投资者来说,美国的"稀土焦虑"正是赚钱信号。首先是稀土开采端,中国稀土集团、北方稀土等龙头,手握配额和资源,直接受益于国际稀土价格上涨;其次是永磁材料赛道,金力永磁等企业给新能源汽车、军工供货,订单量跟着行业需求暴涨;还有稀土回收领域,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城市矿山回收成为补充,相关企业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毕竟,中国掌控着全球稀土产业链的"咽喉",只要美国的技术短板没补上,稀土的战略价值就只会越来越高。

美国在亚洲疯抢稀土的背后,本质是大国产业链的博弈。它越是焦急,越证明"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才是真正的底气。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到掌控冶炼分离技术,再到制定出口规则,早已不是单纯的"资源输出者",而是全球稀土价值链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