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挂断电话后,贝森特通知全球,涉台措辞不简单!岛内急呼吁"避战",郑丽文最新表态轰动两岸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1月24日,特朗普通过"真实社交"平台官宣明年4月访华的消息刚引发全球关注,一通跨越太平洋的中美高层电话便紧随而至。通话中,中方毫不含糊地向美方重申核心立场: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表态绝非简单的主权宣示,而是对历史事实的明确界定,更是对美方的郑重提醒--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中美两国都肩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电话挂断不到24小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便于11月25日高调通告全球,抛出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表态: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保持不变",中美两国"将长期是竞争对手"。在国际政治语境中,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藏着精心算计,绝非随口说说。"立场保持不变"六个字听起来强硬,实则模糊不清,既没提及"一个中国"原则,也回避了对"台独"分裂行径的明确反对,本质上是在延续美方长期以来的"战略模糊"套路,既想安抚国内鹰派,又不愿彻底激怒中方。

更值得玩味的是"长期竞争对手"这个定性。熟悉美国政治生态的人都清楚,这是典型的外交话术艺术。对美国国内而言,这话是说给对华强硬派和焦虑选民听的,意在传递"特朗普政府不会对华妥协"的信号,稳住选票基本盘。对中国而言,这更像是一种底线暗示--竞争是常态,但不会走向全面对抗。毕竟"长期竞争"的前提是"长期共存",若真要撕破脸,何来长期一说?贝森特用这种迂回方式给中美关系划下安全线,暴露了美方的真实心态:既想在各领域与中国博弈,又不敢让关系彻底失控,这种既要斗又要稳的纠结,和此前拜登政府如出一辙。

贝森特选在这个节点发声,背后的算盘并不复杂。高市早苗此前疯狂炒作日本可能武力介入台海,不仅彻底触碰了中方红线,也让华盛顿陷入被动。美方想利用日本牵制中国是真,但被日本的冲动拖入台海战事是假,没人愿意为他人作嫁衣裳。贝森特此时表态,实则是在给局势降温,暗示中方"美方无意打破现状",希望中方在应对日本挑衅时留有余地。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特朗普的选举诉求,明年的选举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中美关系若持续紧张,只会打乱其竞选节奏,贝森特的表态相当于提前为选举铺路。

就在美方玩弄话术的同时,台湾岛内传来了截然不同的声音。国民党主席郑丽文近期接受专访时的一番话,如惊雷般轰动两岸。她直言不讳地警告,民进党当局顽固推动"台独",与大陆立场水火不容,若岛内再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坚守两岸和平、反对"台独",台湾地区恐怕等不到2028年的"和平选举"。"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当前台海局势的清醒认知。

郑丽文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民进党当局不断释放"不惜一战"的挑衅信号,一边勾结外部势力购买武器、搞联合军演,一边在岛内推行"去中国化"教育,一步步把台湾地区推向危险边缘。国台办在11月26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早已点透关键:导致台海局势紧张动荡的根源,正是民进党当局的"台独"分裂立场和外部势力的谋"独"挑衅。"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与两岸同胞利益福祉背道而驰,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从军事角度看,台海局势的危险性正在持续升级。大陆的国防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对"台独"分裂势力的震慑力与日俱增,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将遭到坚决反制。外部势力所谓的"支持",终究是口惠而实不至,一旦真的爆发冲突,台湾地区只会成为博弈的牺牲品。郑丽文的呼吁,本质上是替台湾地区民众争取自救机会,她和岛内有识之士都清楚,现在已是悬崖勒马的最后时刻。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和平发展是共同福祉所在。美方的话术游戏改变不了一个中国的核心事实,"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也阻挡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贝森特的表态再圆滑,也掩盖不了美方"以台制华"的真实企图;民进党当局再嚣张,也改变不了两岸实力的悬殊差距。

岛内各方政治力量理应响应郑丽文的呼吁,放下党派之争,团结起来阻止"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的危险政策。回归"九二共识"的正轨,才是避免战争、守护台海和平的唯一出路。中美关系可以有竞争,但必须守住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台湾地区的未来可以有选择,但绝对不能是分裂国家的死路。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任何企图分裂自己国家的势力,终将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