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24小时内,我商务部发布两则公告,将3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另外3家美企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涉及美国军工和国防工程领域,被制裁的原因大同小异,要么是参与对台军售,要么是从事了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活动,比如对华发动网络攻击等等。

虽然中国对这些美企实施了制裁,但是打击力度也有所区别。如果是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那么问题还不大,只有涉及军民两用的商品和技术,才会被限制出口,其他产品不受影响,在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也可以向中国商务部提出豁免申请。但如果是被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那么问题就严重了,不仅不能在中国进行任何进出口活动,而且也不能在中国境内新增投资。

从制裁的规律来看,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只是中国政府的一个警告,如果涉事公司还不悔改,那么接下来就可能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咱们奉陪到底。比如这次进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萨罗尼克科技公司和国际海洋工程公司,就曾在今年4月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这两家公司被警告后不知悔改,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继续和台湾地区开展所谓军事技术合作,结果遭到了中方的重锤。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咱们祭出制裁措施,不仅是为了打击对台军售,同时也是在回应G7国家的"稀土行动"。据外媒报道,近日G7集团和欧盟正在策划一项政策,准备对稀土产品设置价格下限,以鼓励生产;同时,还打算对部分中国稀土产品征收关税和"碳排放税"。

外媒指出,这项政策很明显是在模仿美国。为了重启芒廷帕斯矿的稀土生产,美国国防部给运营该矿的MP公司开出了远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但前提是冶炼工作必须在美国本土完成。目前,MP公司在德州的磁性材料工厂正在建设当中,最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预计到2030年能满足40%的汽车和20%的国防需求。

对于美国的快速进展,欧盟正在犹豫是否要跟进,一些人担心,如果模仿美国实施价格下限,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倒卖现象,就如同俄乌战争期间,有人把俄罗斯石油当成中东石油出售一样。毕竟,稀土的价格差可比石油高多了。美国国防部开出的保护收购价,要比中国的价格高出约74%,个别稀缺产品甚至可以达到几倍的价差。而且稀土的体积要远小于石油,拦截走私的难度非常之大。如果真的实行价格下限制度,那么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走私活动大幅增加,但是G7国家的稀土产能并不会真正增加,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G7国家还是会面临稀土荒。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前不久G7官员们举行了一场会议,主要议题就是如何建立稀土供应链监测系统,像监控俄罗斯石油出口那样,监控中国稀土的去向。这种做法显然侵犯到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因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生产了多少稀土,库存多少稀土,出口多少稀土,以及最终流向了哪些买家,都属于国家机密,一旦泄露,势必会导致中国在大国博弈中陷入被动。比如这次被中国制裁的全球维度公司,就是一家专门为美国政府提供情报搜集和分析服务的企业。4月份被制裁的Source Intelligence公司和环球世界物流公司,也都与稀土供应链有关。中国对这些企业发动制裁,就是要切断美国的后路,这会让其稀土产能计划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