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架歼-10C,90亿美元,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交货--印尼国防部一句话,把东南亚的天空直接换了颜色。

这不是"又卖了一批飞机"的旧闻,而是第一次有东盟大国把主力空防交给非西方战机,也是第一次让中国战机在赤道边上钉下一颗钉子。

单看价格,2.14亿美元一架,比F-35还贵,可印尼却说自己"捡了便宜"。

到底捡了什么?

故事得从三个数字说起:220、1450、26。

220公里,是定制版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距离,比歼-10C自用型又远了30公里。

什么概念?

从雅加达起飞,还没出海岸线,就能提前锁定爪哇海另一端的目标。

印尼空军把雷达开机测试的视频剪成15秒短片,放在X(原推特)上,24小时播放破三百万--背景配乐是印尼传统鼓,弹幕却在刷中文"看得远,才能打得远"。

看得远只是第一步,打得到才关键。1450公里作战半径,让歼-10C从泗水基地滑跑升空,不加油就能覆盖纳土纳群岛全域,正好把南海九段线最南端包进"巡航圈"。

印尼议员私下说:"以前我们飞一次纳土纳,得让苏-30挂三个副油箱,现在一架歼-10C带两枚霹雳-15就能去打卡。

"

26年,是印尼现役主力机的平均机龄。2023年连摔三架,飞行员跳伞落海,电视直播救援,全国一起揪心。

空军参谋长被国会质询,当场掏出一张"机队年龄分布图",柱状图红得发紫。

第二天,印尼媒体头版标题只有一句:"Tua dan Rapuh"(老且脆)。

于是买飞机不再是"军备竞赛",而是"空中交通安全"议题,预算一路绿灯。

歼-10C的90亿美元合同,附带十年整机保修、热带防腐蚀涂层、中文+印尼语双语教学,中方甚至承诺在泗水建一座"热区4S店"--发动机拆下来,48小时内给出健康报告。

印尼空军内部开玩笑说:"以前买飞机像买毛坯房,这回是精装交付,连窗帘都挂好了。

"

美国当然不高兴。

国务院发言人9月说"深切关切",却拿不出制裁清单。

为什么?

因为印尼同时宣布再买12架CH-47F直升机,波音生产线正好在宾夕法尼亚州--关键摇摆州。

一边给中国战机开门,一边给美国工厂送订单,雅加达把外交平衡木踩得稳稳的。

更微妙的是,马来西亚空军司令在合同公布第三天就飞赴成都,登机体验后留下一句"值得考虑",让新加坡连夜更新防空预案。

泰国、缅甸、甚至菲律宾都开始重新计算"中国战机性价比"--霹雳-15射程200公里,单价却不到AIM-120D的一半,雷达又看得远,飞一次出勤成本只有F-16的60%。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干脆把2020-2024年东南亚军贸数据重新画图:中国占比37%,第一次超过欧盟+美国总和。

但风险也藏在细节里。

印尼议会仍有议员追问:90亿美元里到底多少是飞机,多少是配套,多少是"不可描述"?

土耳其"可汗"战机项目一拖再拖,让印尼"五代机梦"暂时落空,万一歼-10C交付延期,空军空窗期谁来补?

更长远的是发动机--涡扇-10B寿命已提升到3000小时,可大修线还在中国本土,未来若遭遇美方二级制裁,零部件能否持续?

印尼空军给自己留后手:法国达索已提交"阵风"升级方案,俄方也悄悄递上苏-35降价单。

多手押注,谁也不敢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2028年全部42架交付完毕那天,印尼空军将在泗水举行成军仪式。

按计划,歼-10C将与法国"阵风"、韩国KF-21、土耳其"可汗"同场亮相,组成全球最多元的"四国混血"机队。

有人嘲笑"后勤噩梦",也有人佩服"不把命运交给任何一方"。

印尼空军参谋长去年在内部简报里写下一句爪哇谚语:"Karena kita bukansiapa-siapa, maka kita harus jadi siapa-siapa。

"--"因为我们谁都不是,所以我们必须成为任何人。

"把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小国买安全,大国买影响力,而印尼想买的,是下一次不必再选边站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