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短视频,听村口大爷们边剥瓜子边聊天,聊得最上头的就是今年有个"闰六月",还总挂嘴边一句话:"两六月热不热,就看闰六月初一。"大伙儿坐树荫下争得挺起劲,说老一辈早就有讲究:"闰六月头雨,伏天汗如雨。"有几个还专门翻小本本看老黄历,整得跟考历史一样认真。

说到"闰六月",其实这和农历那点门道离不开。为啥有这玩意儿?本质上就是咱们农历和公历对不上号,每年差个十来天,这天数攒够了,就得给某个月"加班",这样节气才能跟上四季。正巧今年瞅着,七月没等到处暑,六月就得给多加一次班,所以闰六月来了。

有了这个闰月,不光季节节奏乱了点,连节日都被顺延。去年中秋还是9月17,这回得拖到10月6号,连着月饼都得攒着吃两个月。农村小卖铺老板娘唠叨,这会儿大闸蟹都肥了,一些家常花儿也早早开了,不知道是天气闹的,还是闰月搅的。

不过说到底,这"闰六月到底热不热",没人敢拍胸脯打包票。老辈人信老法子,天一冷一热全看"天干地支",说三伏天的时间是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今年三伏只有三十天,比前些年都短。他们还觉得两个六月就会更热,可是弄这一大圈,气象台的专家说了,高温主要看副热带高压那股劲儿,真准还得看天气预报。

网上也不少讲究:"初一要是下雨,得,接下来的伏天肯定闷得让人拿把蒲扇都嫌重;初一要是晴,日头更辣。"有的说,闰六月大概率又旱又涝,可当下气候变来变去,别说看天识天气了,有些地儿连天气预报都跟不上实际。

前阵子村里花农也琢磨呀,去年菊花六月中旬就开苞,往年怎么也得七月初。今年这茬是不是跟闰月有关?聊着聊着,大伙都承认,还是太热了才开的早,跟闰月关系那叫一个玄。再说,老人盯着天看天气,年轻人随手一撸手机,数据说了算,谁也不能全信。

算起来今年农历多出十九天,一共384天。有人觉得,中秋推迟,冬天也就晚了,冷不冷还真说不准。大爷们还爱说"闰六月遇双六,热死苍蝇",听着挺吓唬人,但碰上台风两天就降温,高压盘着又马上憋热,一波三折的。

所以今年闰六月初一会不会下雨?没人敢打保票。气象台说再等几天才有准信。村里老人眼珠子都快瞪出天花板,也拦不住吃瓜的心。不过说到底,多留意天气预警,科技加经验,一起用,稳得一批。

说穿了,闰六月就是农历上的调节伎俩,和热不热真的没啥死规定。可放到习俗里,这种传说一直流传下来,看一看当乐子也挺好。大家都各有说法,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