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0时00分,成都市气象台更新高温橙色预警信号为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青白江区的所有镇(街道)今日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东部新区部分区域更飙升至40℃以上。目前,彭州、都江堰等7地维持橙色预警,其余区县均处于红色预警状态。气象部门预测,本轮高温将持续至18日。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遭遇高温考验,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下,户外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如何安排?高温停工令究竟怎么执行?防暑津贴会不会被"绿豆汤"套路?这些灵魂拷问,今天一次说清↓↓↓
面对持续"烤"验,成都市人社局明确高温劳动保护措施
40℃+:全面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37℃-40℃:露天作业≤6小时/日,严禁午间(12-15时)高温段作业;
35℃-37℃:轮班缩短工时,禁止加班。
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
高温津贴:高温津贴是强制性津贴,不能用实物冲抵,35℃以上露天作业或33℃室内环境须发放。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无法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摄氏度以下时,必须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将其纳入工资总额。成都市高温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3元至23元,具体金额由用人单位确定。
防暑降温费:企业福利,全员享受。
劳动者遇违规情况,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寻求工会协助。
中暑可认定工伤
成都市人社局强调:职业性中暑属法定职业病。如申请工伤,劳动者需要向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进行职业病诊断,成都市内职业病诊断机构有华西第四医院、四川省和成都市疾控中心。职工被依法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由用人单位向人社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向人社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由参保机构对应的人社部门受理其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地的人社部门受理职工的工伤认定申请。
应对提示
电网负荷创新高,倡议错峰用电;
农业启动抗旱保苗应急;
市民午后减少外出,备足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