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塑料兄弟情"再度破裂,第二轮骂战随着"大而美"法案的通过再次点燃。马斯克突然炮轰共和党是"猪党",而特朗普的反击更狠:考虑将他驱逐出境。

接下来马斯克的商业帝国能否扛住政策绞杀?而他的下一站,或许早已在父亲访问莫斯科时埋下伏笔。

环球网报道,7月1日,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以50:50的僵局中,凭借副总统万斯的关键一票惊险过关。

这项法案,本质上是共和党对拜登政策的全面清算:废除《通胀削减法案》中清洁能源补贴,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同时为富豪阶层大幅减税。

尽管参议院凭借万斯的投票惊险过关,但修改后的版本仍需送回众议院重新表决,但目前已有至少有6名共和党众议员公开反对修改后的法案,种种争议下,导致立法进程极其缓慢,迫使特朗普承认"很难在7月4日前签署"。

就在法案通过后,特朗普对马斯克发起精准打击:"没有政府补贴,他的企业早就破产回南非了!"

特朗普这就是在警告马斯克,特斯拉依赖的税收抵免、SpaceX的NASA订单、星链的军方合同,全在联邦政府掌控中,马斯克最终的结局如何完全就在特朗普的一念之间。

更狠的是,特朗普放风称正"考虑驱逐马斯克",还暗示用DOGE来"处理"他组建新政党的计划。

马斯克倒是没有示弱的意思,直接喊话特朗普"全部削减,就现在!"

话说的虽然硬气,但不代表马斯克没有受到打击,对他而言,"大而美"法案的通过意味着三重打击。

首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直接冲击特斯拉的销量。虽然特斯拉目前保持全球电动车市场领先地位,但补贴终止势必降低其价格优势,特别在美国本土市场表现尤为明显。

据美媒预估,一旦减免全部取消,特拉斯每年将亏损12亿美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特斯拉的繁荣,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政策红利。

但电动汽车补贴的取消还不足以让马斯克如此"失态"。更让他感到受伤的是,NASA局长提名流产。

马斯克一直希望自己的盟友、商人艾萨克曼能出任NASA局长,以便为SpaceX争取更多政府合同。然而,特朗普在5月突然撤回提名,理由是艾萨克曼"不够忠诚"。

在特朗普的团队里,"忠诚至上"是最重要的原则,他需要所有人成为服从于他的政治机器,反过来讲,能进入特朗普团队的人必然都能忍受他政策的反复无常,可见特朗普的出发点是基于政治利益。

但马斯克不同,他是个商人,打的是商业算盘。

对马斯克来说,NASA的订单远比电动车补贴更重要,因为SpaceX的星链、火箭发射等业务高度依赖政府合作。

所以当马斯克试图通过人事任命扩大商业影响力时,直接触犯了总统人事办公室主任戈尔的逆鳞。共和党内部报告显示,马斯克团队曾多次干预内阁提名,这在一心打造"特朗普2.0"的核心圈看来无异于僭越。

这样来看,特朗普的翻脸其实有迹可循,但这也让马斯克的商业利益岌岌可危。

但以上这两点还不足以让马斯克跟特朗普翻脸,真正激发他焦虑的其实是"大而美"法案可能引起的美债危机与"美国破产"。

该法案的核心逻辑是"劫贫济富",大幅削减社会福利,同时为富人减税。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未来十年每年增加550亿美元债务利息,到2034年国债与GDP之比将飙升至124%,创下历史峰值。

更可怕的是,减税幅度如此之大,政府只能靠疯狂举债来填补财政窟窿。

而这也正是马斯克在社交媒体怒斥共和党为"猪党"的核心原因:他担忧美国正在"自杀式挥霍"。

特朗普当然知道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但他选择将压力转嫁给美联储,多次施压要求降息,试图通过廉价资金缓解债务危机。

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让问题越拖越严重。马斯克看得很清楚,如果美国继续这样挥霍无度,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财政崩溃。

面对特朗普的步步紧逼,马斯克的退路似乎越来越窄。他没有明确的政治基本盘,作为科技巨头,他的裁员政策和自动化理念也与美国蓝领工人格格不入。特朗普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公开威胁"考虑将马斯克驱逐出境"。

有意思的是,马斯克的父亲近期高调访问俄罗斯,并盛赞"莫斯科是全球最好的首都"。

基于此我们是不是能猜测:如果在美国彻底失去政治庇护,俄罗斯是否会成为马斯克的下一站?毕竟,他的星链技术、太空探索和电动汽车业务,在俄罗斯或许能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现在来看,或许法案的通过只是第一回合,而马斯克的焦虑与反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