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实施稀土管制后,美方不出所料着急了,在和中方的几轮谈判中,美方多番催促中方尽快放松稀土出口。

然而在和中方谈判的同时,美方自己也在想办法。近日,美方就露出了后手,原来在稀土领域,美方已经悄悄准备十余年,为的就是不再受中方的挟持。

(美国将开采稀土矿)

日前,美国能源部长就表示,为摆脱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依赖的困境,美方决定70年来首次启动新的稀土矿开采,并且未来美方不仅要在本土开采稀土资源,还致力于在美国本土加工稀土,建立一个安全的稀土元素供应链,彻底摆脱对中方的依赖。

美方即将开采的这个稀土矿,是位于怀俄明州的拉马科布鲁克矿碳基稀土项目。这个拉马科原本是一家煤炭公司,但是在2023年的时候,该公司意外发现,其用200万美元拿下的 这个煤矿下面,拥有丰富的稀土元素,勘探结果显示,估计含有高达170万吨的稀土氧化物。

截至现在,布鲁克煤矿的开发已经筹备十余年了,此前之所以没有开采稀土,是因为他们担心地下水枯竭,所以项目一直搁置到了现在。

美方表示,这个矿中含有宝贵的稀土元素钕、镨、镝和铽,以及关键矿物镓、钪和锗。其中钕和镝可用于制造风力涡轮机的永磁体,镧则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钇和铽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包括用于制造瞄准装置等。

按照美方规划,稀土开采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就会全面投入生产,到时候还会建设加工设施,为稀土磁体和潜在的半导体制造打造完整的国内供应链。

除了矿产开采之外,美政府还在加速推动一项独立的稀土定价机制,同时为其国内矿企提供补贴,这样就能刺激产业投资,从而削弱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此外,美方上周公开的一项协议还显示,美国国防部以接近当前市场两倍的价格,为美国本土唯一的一家稀土矿产设定了最低采购价,同时其还同意购买4亿美元的优先股,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支持该公司的生产和研发。

(特朗普)

美方思路是这样的,现在全球稀土市场价格由中国主导的产业链供需关系决定。所以若美国本土矿企想要开采,就会面临成本高、技术不完善等问题,若按市场价销售,必然亏损,自然缺乏扩产动力。

而"接近市场价两倍的最低采购价",本质是政府直接补贴利润,哪怕市场价格下跌,美国国防部也按高价收购,确保矿企无论市场波动都能盈利。这相当于给企业吃了定心丸,不用担心中方通过价格调节挤压其生存空间,从而敢投入资金扩产能、搞研发。

总之,美方是不择手段地,要在稀土领域将中国比下去。

但最主要的问题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美方能推翻中国的主导地位吗?

答案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

首先我们从美方的这个布鲁克矿来看,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其预计储量达170万吨稀土氧化物,但均以轻稀土钕、镨为主,重稀土镝、铽占比不足40%,而美国军工核心需求包括F-35战机、核潜艇等都高度依赖重稀土,中国这边也控制着全球99%的重稀土精炼产能,所以轻稀土的局部增量,无法解决重稀土的绝对短缺。

更何况在能源布局上,中方已经对美国实现了完美压制。过去多年来,我国已经通过"一带一路",在非洲、东南亚锁定了资源,到2023年中方对关键矿产的投资就已经超过80亿美元了,远超美国的3亿美元。美国即使要在本土开采,也仍需要进口中重稀土矿石,最终形成本国开采,然后出口中国加工,再从中国进口的依赖循环。

(稀土工厂内用于组装生产线的螺栓)

在技术领域,中美之间更是代差悬殊,精炼能源的缺失已经成为了美方的致命短板。中国掌握全球92%的精炼产能和78%的分离专利,技术壁垒极高。中方的"无氨氮萃取"技术,纯度已经达到了99.999%,成本还要比美国低40%;"浸萃一体化工艺"更是能彻底消除污染,回收率提升了20%。同比美国这边,本土精炼厂还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实现量产,且生产效率也仅是实验室级别。就算有美国政府补贴托底,但依赖财政输血恐怕也难以长期持续下去。

总的来说,美国若想真正突破困局,不仅需要在稀土二次回收、替代材料等新赛道实现技术跃迁,更需重构与盟友的产业协同机制,而这两者,都远非拉马科布鲁克矿所能承载的。

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稀土战中,美国明显已经失败了,在其重建完整供应链的15年时间里,中方将逐步完成向规则制定者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