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官媒报道了一则新闻:河南一对兄弟在自家农田里,相继触电身亡。

令人痛心的是,两个壮年男人离世,留下4个未成年孩子嗷嗷待哺。

白发父母哭到昏厥,姐姐含泪发布全家福。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何会遭遇如此意外?这4个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悲剧现场家庭之痛

8月17日,河南鹤壁浚县,张家兄弟在山药田里先后触电身亡。

38岁的张某超和35岁的张某清,两个正当壮年的汉子,就这么没了。

那天早上,大哥张某超跟平时一样下地干活。

家在卫贤镇郭庄村,兄弟俩在龙口村包了地种山药,每天都要过去照看。

到了中午饭点,家里人打电话叫他回来吃饭,电话响了好几遍都没人接。

家人心里犯嘀咕,就让弟弟张某清去地里看看。

弟弟赶到地里,远远就看见哥哥倒在田间。

他想赶紧过去救人,伸手拉住田里的铁丝准备跨过去。

谁知道刚一碰到铁丝,380伏的高压电瞬间击中了他。

父亲听说大儿子出事急忙赶来,刚到地头就听见小儿子的惨叫声。

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铁丝,也被电得缩回了手。

老人家慌了神,赶紧打电话叫人通知电力部门断电。

等了好一会,确认电闸已经关掉,家人们才敢走进田里。

只见大儿子躺在那里,已经没有了呼吸,手心有明显的电击伤痕。

小儿子还有一口气,可身上多处被电伤,手心、腰部、腹部都有烧焦的痕迹。

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但还是没能救回来。

一家人天都塌了,这两兄弟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张某超有两个孩子,大的刚上初中,小的还在读小学。

张某清也有两个孩子,都还没成年。

加上两位老人,一下子就剩下老弱妇孺八口人。

出殡那天,整个村子都笼罩在悲伤中。

两个儿媳妇哭得撕心裂肺,几次晕倒在地,旁边的亲戚赶紧扶住。

最让人心碎的是两位老人,哭到后来连声音都发不出来,只能无声地流泪。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看着这场面,也都红了眼圈。

有位老太太抹着眼泪说:"这么好的两个后生,说没就没了,留下这一大家子可咋办啊。"

事情过去40多天了,兄弟俩的遗体还停在殡仪馆。

不是家人不想让逝者入土为安,而是他们还在等一个交代,等一个能让这个家庭继续活下去的答案。

致命隐患监管失责

经过调查,导致兄弟俩丧命的,是一条埋在地下的电线。

这条线是十几户村民为了浇地方便,从供电局的变压器上私自接出来的。

按照国家规定,农田里的地埋线应该埋在地下1米以下。

可这条线只埋了50厘米,只刚好在犁地犁不到的深度。

不仅如此,变压器上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坏了。

正常情况下,一旦有人触电,保护装置应该立即跳闸断电。

可那天早上张某超触电后,电并没有被断掉,这才导致一个小时后赶来的弟弟也遭了殃。

并且,在事发前一天晚上,当地下过一场雨。

再加上埋在地下的电线,因为长期使用已经氧化,外皮有破损的地方。

雨水渗进土里,让原本就有问题的电线开始漏电。

正巧,那天兄弟俩种山药需要搭架子,就在田地两头打了地锚,中间拉上钢丝绳。

结果漏出来的电,就这样传导到了钢丝上,形成了一个看不见的死亡陷阱。

而现场,竟然连一块警示牌都没有。

现在,姐姐在网上晒出了全家福照。

看着如此恩爱幸福的一家人,如今再也拼凑不出圆满了,真是太令人心痛。

艰难维权制度之殇

兄弟俩出事后,县里立即成立了工作组,协调电力局先拿出20万块钱应急,算是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一点喘息的机会。

可两场丧事办下来,再加上家里的日常开销,这20万很快就见底了。

更何况,为了包地种山药,兄弟俩还欠着外债。

家属问后续赔偿怎么办,得到的答复永远是那四个字:"走法律途径。"

听起来挺合理的,可对这个已经支离破碎的家庭来说,走法律途径太难了。

想要证明事故原因,得找专业机构测量鉴定,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再者打这种官司,没有专业律师不行,律师费又是一笔开销。

而且民事诉讼从立案到判决,顺利的话也要大半年。

如果案情复杂,或者需要多次鉴定,拖个两三年都是常事。

这期间,4个孩子要上学,两位老人要看病,一大家子人要吃饭,钱从哪来?

村书记闫金保说,看到这事很痛心,村里会尽力帮助。

可一个村能帮什么?最多是逢年过节送点米面油,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4个孩子还要上学,两位老人身体每况愈下,两个年轻的女人,要独自撑起这个家。

在漫长的诉讼路上,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法律程序的复杂,还有生活的重压。

现在,这个失去亲人的家庭,要独自面对制度的冷漠。

希望结果早日出来,让这个家庭能够得到应有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