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救救那个 "野人孩子"?这几天,四川雅安石棉县高速路上的一幕,让无数人揪紧了心 -- 一个全身赤裸的孩子,像动物一样爬行、进食,模样令人心疼不已。万幸的是,多亏了那些被有些人视为 "多管闲事" 的网友紧追不放,持续关注与发声,才让这件事得以发酵,最终引发了官方的重视。
就在昨天,孩子父亲的户籍地云南省南涧县发布了通报,明确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通报的表述与此前当地警方称 "孩子的父母不存在虐待" 的说法有所不同,其中特别提到了 "将对是否存在虐待行为依法依规展开调查",这一转变无疑给关注此事的人们带来了新的期待。
其实,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早已划清了明确的底线。《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监护人必须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的正常生活环境,若做不到,就可能构成监护失职,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依法撤销监护权。再看这个孩子的处境:不给孩子落户,不让他接受本该有的学前教育,任由孩子在地上爬行、像动物一样进食…… 这家人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经踩破了法律与道德的红线。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据官方表述,这对拥有高学历的父母不仅拒不配合外界的沟通,还拿 "这是特殊的教育方式,外人无权干涉" 来搪塞。可这种说法真的能站住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要知道,并非只有打骂才叫虐待。用 "自然养育" 来美化监护的失职,拿 "家庭私事" 为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遮羞,本质上就是对孩子监护权的严重漠视,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极大不负责任。
从网络上曝光的视频来看,孩子甚至已经出现了 "动物性特征"-- 他习惯了爬行而非行走,习惯了生食而非正常饭菜,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毫无认知。这更意味着,孩子在自己毫不自知的情况下,被剥夺了作为 "人" 的基本权利与符号,错过了成长中最关键的启蒙阶段,这种伤害或许是不可逆的。所以,一句轻飘飘的 "教育方式不同",根本无法打消公众的疑虑,更无法弥补孩子可能已经受到的伤害。
好消息是,今天南京警方更新了事件进展,称孩子和父母目前已在管控范围内,这至少能保证孩子当下的安全。但大家更期待的是,官方的调查能再快一点、再深入一点,给孩子一个公道,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因为孩子的安全和成长等不起,每多拖延一天,对孩子来说都可能是多一分潜在的伤害。
说到底,关注这个 "野人孩子" 的命运,不仅仅是在关心一个孩子的未来,也不仅仅是在帮助这一个身处困境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这是在明确守护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底线 -- 任何时候,孩子的权益都不该被忽视,任何以 "特殊方式" 为借口的失职与伤害,都不应被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