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通过卡塔尔调解员向美国递交了两份"有条件投降"方案,提出以个人下台换取政权平稳过渡,但均遭特朗普政府断然拒绝。
这两份方案中,马杜罗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让步姿态,从最初只要求留在国内养老,到后来同意流亡海外,凸显其处境之艰难。
然而,美国要的不是马杜罗的下台,而是委内瑞拉整个政治体系的彻底更迭。
坐拥全球最大石油储量的委内瑞拉,如今却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恶性通货膨胀超过300%、石油产量从日产三百万桶暴跌至不足一百万桶、超过八百万人被迫逃离家园。
面对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马杜罗选择了妥协。
今年4月,马杜罗递出第一份方案。他愿意辞职,将权力交给副总统罗德里格斯,但要求美国撤销对其的所有刑事指控,允许他留在委内瑞拉养老。
作为回报,新政府将向美国企业开放委内瑞拉的石油和黄金开采权。马杜罗试图用资源换取时间和安全,实现政权的软着陆。
然而,白宫会议后,美国直接打回了这一方案。特朗普团队不愿意"谈交易",他们要的是彻底清场,不给马杜罗留任何政治余温。
面对首次拒绝,马杜罗在9月份提出了更彻底的让步。在新方案中,他不仅同意下台,还愿意流亡到土耳其或卡塔尔。
他放弃让罗德里格斯继任的建议,提议由流亡西班牙的退役将领托雷斯回国执政。这一安排旨在建立一个走中间路线的过渡政府,在"查韦斯主义"和亲美路线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
马杜罗的让步在常人看来已属巨大,为何仍遭美方拒绝?答案在于特朗普政府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和目标的多重性。
以国务卿鲁比奥为代表的强硬派在委内瑞拉问题上逐渐占据上风,他们的目标远超马杜罗的个人去留。在美国强硬派看来,即便是第二套方案也不足以确保美国的利益。
委内瑞拉自查韦斯时代以来一直是拉美反美主义的堡垒,若能彻底推翻其政权,将极大遏制拉丁美洲正在兴起的集体左转趋势。
对美国而言,一个彻底亲美的委内瑞拉不仅能提供稳定的石油供应,更能成为美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支点。
经济诱惑并不足够。目前美国每天仅从委内瑞拉进口十万桶石油,而中国拿走了委内瑞拉石油出口的大部分。
对美国来说,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吸引力有限,更重要的是战略价值。
在谈判破裂的同时,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军事动作频频升级,双方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特朗普公开承认已授权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并签署指令允许CIA执行包括"致命打击"在内的任务。这一决定标志着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施压力度大幅升级。
美军在加勒比海地区至少进行了六次打击行动,目标针对所谓的"贩毒船"。最近一次袭击导致一艘"运毒潜艇"被击沉。
美国以打击毒品贸易为由,在委内瑞拉附近加勒比海域部署了多艘军舰和多架B-52轰炸机。
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马杜罗不再兜圈子,干脆转向对抗。他号召该国原住民加入民兵组织,并组建原住民民兵旅。
马杜罗宣布在北部沿海拉瓜伊拉州和卡拉沃沃州启动"独立200"军事演习,展现 "全民保卫祖国" 的战略理念。
委内瑞拉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多个国家纷纷表态支持和平解决争端。
拉美国家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行径。玻利维亚总统阿尔塞表示,这无异于"门罗主义"的新变种,"这是新殖民主义的回潮"。
巴西总统卢拉强调,世界其他地区已有军事干预引发严重人道灾难的教训,拉美必须避免重蹈覆辙。
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以打击犯罪和贩毒为由进行异常密集的海空部署,"这套说辞谁都不信"。
联合国也介入此事。联合国分管欧洲、中亚和美洲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延恰在安理会公开会上呼吁双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委内瑞拉外长希尔已正式致函联合国安理会主席,请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军事威胁。
马杜罗的退路基本被封死。两次妥协被拒,意味着通过妥协换取政权平稳过渡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马杜罗的提议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政治豪赌,他愿意放弃个人权力,但必须保障执政党统一社会主义党和军方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长远利益。
在美国看来,只有彻底清除查韦斯主义的影响,建立一个完全亲美的政权,才能确保委内瑞拉永远不再成为反美堡垒。
军事对抗的代价高昂。军事专家分析指出,委内瑞拉复杂的地形和全民武装的国防体系使得大规模地面进攻代价高昂。
更可能的情况是,美国将采取空袭斩首和特种部队渗透相结合的方式,配合外部施压与内部渗透,推动委内瑞拉发生"颜色革命"。
经济上,委内瑞拉虽面临严重困难,但凭借庞大的石油储量和逐渐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仍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