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突然宣布制裁岛内8大军火商,事前没有透露出任何风声。此次突如其来的制裁引发岛内震动,台当局用4个字作出回应。虽然有台媒嘴硬称"没影响",然而,制裁令实施后,"台独"的军工供应链将被无情斩断。那么,大陆制裁岛内8大军火商,将产生什么影响?台当局又对此说了什么?

7月9日,商务部突然宣布,将包括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山科学研究院和经纬航太科技公司在内的8家台湾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具体制裁内容包括禁止向这8家实体出口两用物项,如果有正在进行的出口交易,也立即取消订单。如果确实存在特殊情况必须出口的,则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商务部强调,之所以对这8大实体发起制裁,是因为自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上台以来,不断推动"台独"进程,妄图"以武谋独""倚外谋独",而这8大实体全部参与其中,助纣为虐。

这份事先没有透露任何风声的制裁令,在岛内引发震动,对此,台当局在当天发表书面声明作出回应。声明宣称,台湾发展军工业是为了"维持台海现状",这一政策"不会改变"。声明还称,对大陆的制裁,台方"绝不接受"。由此可见,台当局仍然沉浸在"以武谋独"的幻想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陆制裁令发出后,部分台湾媒体嘴硬称不会对台湾军工业造成影响,但实际上,有分析认为,这一制裁令不仅会从源头上对台军工业供应链进行限制,还会把台军未来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生产之路基本堵死。更关键的是,大陆的制裁令,除了大力打击"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外,还能有效切断外部势力经由台岛获取稀土的渠道。让稀土的流向更加明确。

要知道,"两用物项"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无人机核心部件甚至整机,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以及数据等。还包括镓、锗、锑、稀土磁铁等关键矿产和相关制品。而稀土材料对军工业来说,是最核心的战略材料,不管是战斗机、导弹还是军舰等武器装备的生产,都离不开它。

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的稀土高达数千吨,虽然绝大部分都是用于制造半导体,但也有一部分是用于制造武器。台当局制造武器想干什么,早已不言而喻。此前,民进党当局高调公布其所谓的"造舰计划",并加紧建造新一代轻型护卫舰,同时叫嚣要发展"不对称战力",让台军能够在可能出现的海战中"以小博大"。但稀土被限制出口后,台军的这一计划或将无疾而终。

而此次商务部制裁的8家实体,就是赖清德"武装台湾"的幕后助手。这8家实体不仅是岛内军工体系的佼佼者,还是台当局与美国进行军事勾连的重要对接平台。其中,汉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廖荣鑫就是有名的"台独"分裂分子,曾参与台当局针对台海局势举行的所谓"军事推演",对大陆充满恶意。

而经纬航太科技公司的董事长罗正方,则多次挑动两岸对立对抗情绪,鼓噪所谓的"两岸冲突",并宣称台当局应加大军事预算研发无人机,以及增加无人机干扰器的采购。在此背景下,大陆对这8家实体进行精准制裁,充分表明了一点,那就是包括岛内军火商在内的"台独"分裂势力的一举一动,都被大陆看在眼里,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任何人或任何势力妄图阻挠两岸统一,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