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还在饿,却最怕老板那张"打烊脸"。

大连中山区那家"老陈烧烤"偏不,灯亮着,炭火红着,老板裹着被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我第一次推门进去,心里咯噔:这能靠谱?

结果吃完自己扫码、自己收盘子,肉没少一串,钱没少一分,反而比有人盯还舒服。

老陈说,他也不是天生心大。

三年前连轴转了十八个小时,差点一头栽进烤炉,三个大学生把他按椅子上:叔,你睡,我们帮你收。

他一觉到天亮,桌净钱齐,那感觉像被陌生人递了杯热水,烫手却暖。

于是干脆把"信任"挂门口,明码标价,不装监控,谁爱来谁来。

熟客们比他还操心。

有人吃完不走,站门口当临时店长,教新人扫码,顺手把垃圾分好类。

我第二次去,手机没电,赊了账,第二天特意绕两公里补钱,老板娘一句"记得常来"就把我拴成了回头客。

账本里全是故事。

有人留纸条:今天忘带钱包,明天双倍补。

有人画笑脸:第一次约会,谢谢场地。

老陈翻给我看,笑得像捡到宝:这比收钱还过瘾。

说到底,我们半夜出来吃串,不只是填肚子,是想找个地方把白天的面具摘了。

老陈的烧烤摊把"防"字撕了,先信你,你也就不忍心骗他。

城市再冷,一张被子一把炭火,就能让人把"算了"咽回肚子。

信任这味调料,比孜然辣,比蒜蓉香。

只要炭火不灭,人情就能一直烤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