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8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再次被空袭警报笼罩。乌军方说,俄罗斯一口气派出了595架无人机和48枚导弹,其中大部分目标直指基辅,这是两国开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空袭。警报足足拉响了将近7个小时,直到上午9点才解除。乌官方公布的伤亡数字是4人死亡,67人受伤,许多民用建筑受损,包括公寓楼、工厂、面包厂等。街头停放的汽车被炸得扁扁的,新建住宅成了一片废墟。很多居民在碎玻璃和倒塌的墙体间翻找自己的东西,场面狼狈。

波兰方面也被吓到了,立刻关闭了东南部两个城市的空域,还升空战机进入戒备状态。毕竟这么大规模的袭击,一旦打偏或者有导弹飞出边境,波兰直接就会被卷进来。路透社说,这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少见的大动作。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立刻表态,称俄罗斯此举就是要借联合国大会落幕之际表明态度。他批评俄罗斯不顾平民死伤,专门选择这个时间点发动袭击,是想在全世界面前展示强硬姿态。他再次呼吁国际社会切断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收入,因为那是俄军打仗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完全不同。他们坚称袭击目标是军事设施,包括机场和武器库,不是民用建筑。俄方强调,这是对乌克兰近期袭击俄方能源设施和边境地区的回应,是"对等打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一幕?这就得从泽连斯基最近的表态说起。几天前,他在接受采访时放狠话,说如果俄罗斯不停火,克里姆林宫的官员最好赶紧查查防空洞在哪。言下之意,就是乌方可能直接袭击莫斯科,甚至对普京本人采取所谓"斩首行动"。这种话放出来,不仅仅是情绪问题,它其实是有背景的。

泽连斯基的态度变化,和特朗普的立场调整密切相关。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一开始一直在劝乌克兰和谈,还要求泽连斯基在谈判桌上做出让步。但最近情况变了,特朗普开始站在乌克兰一边,甚至公开支持乌方打击俄罗斯能源设施,还承诺会给乌克兰提供新型武器系统。美国副总统万斯也说,特朗普对莫斯科越来越"没有耐心"。这种明显的政策转向,立刻给了泽连斯基极大的信心。

换句话说,泽连斯基觉得背后有靠山了。他之前虽然嘴硬,但也曾表示愿意在莫斯科以外的地点和普京见面,释放过和谈信号。但现在,看到特朗普转变态度,他又变回了战争初期那种强硬姿态。甚至口出狂言,直接把目标对准普京本人。这就像一个赌徒,觉得桌上有了新的筹码,就敢把赌注压得更大。

但问题在于,泽连斯基的赌注是不是有点太大了?俄罗斯毕竟是核大国,而且战争打到现在,俄方并没有真正出现兵力崩溃或经济崩盘的迹象。相反,俄军依然能发动大规模空袭,说明战争潜力还没耗尽。泽连斯基动不动就提"斩首",更像是为了给西方施压,好拿到更多武器和资金支持。至于他自己有没有能力真的实施这样的行动,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俄罗斯方面对此的反应很冷静。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说,最好不要再讨论这种话题,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话其实透露出两层意思:第一,俄方并不把泽连斯基的威胁当真;第二,如果乌克兰真敢动手,俄罗斯的反击会极其严厉。俄方不会把这当成笑话,他们会用更猛烈的手段回应。实际上,这次600架无人机扑向基辅,就是一种先发制人的警告:别以为口头威胁就能左右局势,俄罗斯有能力随时让乌克兰陷入黑暗。

在这个节点,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站出来说了重话。他直言,如果泽连斯基继续这么打下去,不想着和平,那最后可能失去整个乌克兰。卢卡申科的话,其实是普京通过他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因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是一体化盟友,很多时候卢卡申科的话就是替普京说的。他提到普京手里有个"非常好的提议",只等时机成熟就会公布。如果乌方拒绝,那情况只会更糟。

所以说,现在的局势其实是两边都把话放得很狠。乌方喊"斩首",俄方摆出"全境占领"的姿态,双方都不想在气势上输给对方。问题是,这样下去,和平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战场只会更血腥。

从更大范围看,这场冲突牵动的不只是俄乌两国,还牵动着整个欧洲和美国。特朗普的态度转向,会让欧洲国家更加两难。一方面,他们要配合美国加大对乌克兰支持;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俄罗斯报复,尤其是能源供应问题。如果冬季再次出现能源紧缺,欧洲民众的反战情绪可能会爆发,到时候西方内部的分歧就会加大。

最后,不管乌克兰怎么喊,俄罗斯怎么打,这场战争真正受害的还是老百姓。基辅的普通人凌晨被炸醒,波兰边境的居民担心战火蔓延,这些都是真实的痛苦。战争已经打了这么久,双方依旧没有找到出路,甚至走向了更危险的边缘。泽连斯基喊"斩首",普京用无人机还击,这种你来我往如果继续下去,代价只会越来越大。谁能让他们坐回谈判桌,恐怕才是真正的关键。